想讓孩子靜下來,得先讓孩子動個夠!
從寶寶開始爬行,家裡就幾乎變成了孩子的遊樂場,尤其到了會走、會跑之後,孩子常常一溜煙地鑽到了桌底下,或者跳到沙發上。兩歲之前孩子動來動去,我們可能還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因為看到孩子從爬到會站、會走,爸媽總是感到高興!可是當孩子兩歲後,常有媽媽反應,孩子無法安靜下來看繪本;想要教他在紙上畫畫,他偏偏喜歡拿著彩色筆跑來跑去畫牆壁,這樣的狀況屬不屬於過動?該如何讓孩子靜下來?
學齡前的兒童發展學提到,「動」不只是幫助肢體發展,更有助於社會化的形成,包括人際互動、生活自理等,這是因為學齡前的兒童認知能力尚在發展,無法一下子只從聽覺接收並吸收大人跟他講的各種道理,而要發展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探索!
孩子一邊走一邊到處拍打,這是藉由觸覺感受來認識各種物品;孩子到處跑跳、到處碰撞,正是藉由移動來感受不同的地面質地,並且學習判斷自己與物品或與其他人之間的「安全距離」。
從感覺統合的角度來看,學齡前兒童的「不安靜」,正是前庭覺(對速度的感覺)缺乏的最佳佐證,這是因為神經系統的成熟,必須依靠身體各處接受到的感覺刺激來幫助大腦神經的連結,所以為了前庭神經系統的良好整合,孩子就必須要「動」。根據臨床統計,近年來家長普遍在意孩子的才藝與智力發展,因此越來越早要求孩子必須要坐下來聽講,甚至提早拿筆寫字,這樣揠苗助長的方式,不只對孩子的發展沒有幫助,甚至剝奪了孩子得到感覺刺激、促進大腦成熟的機會,於是孩子一逮到機會就開始到處跑、到處摸,媽媽只好跟在後面一直追、一直罵,這又讓孩子得到更多刺激、變得更興奮了,於是跑得更起勁、更無法安靜下來。這樣的戲碼常出現在都會區孩子身上,或許是孩子從小就被要求靜下來,也可能是活動空間不夠所導致,但我們都可以做改變!
想讓孩子靜下來嗎?那就先讓孩子動個夠吧!
先從周末假日開始吧!帶孩子到戶外活動是很好的方式,但是活動方式不能局限於大人的要求,如果我們一味地要求孩子跑操場、走樓梯等缺乏樂趣的活動,大腦不僅不接受這樣的訊息刺激,甚至連情緒也變糟了!那該怎麼做才是正確又輕鬆的做法呢?找個空曠的場地,準備一顆海灘球,從丟接球開始,孩子自然在丟球、接球、追球的過程中得到速度的刺激!
或許您會問,孩子就已經靜不下來了!還讓他這樣動,會不會更過動?當大腦得到足夠的速度刺激感覺,並且能夠有效處理之後,孩子就不會如此的好動!只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避免孩子因為動得太多而造成的像是脫水、曬傷、或是運動過度的傷害,因此我們必須觀察,當孩子氣喘吁吁、汗如雨下、臉部泛紅時,就該讓孩子先停下來擦擦汗、補充水分!學齡前孩子每天應該動多久呢?我們會建議每天應有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大肢體活動時間,讓孩子充分地發揮精力、滿足需求,而且活動時大腦所產生的多巴胺、血清素、正腎上腺素,也能夠幫助孩子心情愉悅、穩定,更能夠靜得下來好好學習!
前庭系統小遊戲
小羊兒回家
遊戲目的:幫助孩子走路、跑步,不只要快,更要能夠協調、不跌倒。在遊戲中藉由讀秒,幫助孩子提升對目標的專注,以及能有效率地運用肢體維持平衡、加速移動。
材料:童軍繩、塑膠小球
作法:
1. 童軍繩圍成圈放地上,塑膠小球任意散落在圈外。
2. 請孩子站在繩圈中,想像圈外的小球是一隻隻的小羊。
3. 孩子一次要帶一隻羊回家,速度要快,不然會有大野狼出現。
4. 當孩子跨出繩圈時,大人開始幫忙讀秒,等到孩子把一隻羊帶回繩圈後停止讀秒。
5. 看看孩子是不是可以越來越快地把球拿回圈中。
滾滾吸塵器
遊戲目的:翻滾,是最佳的前庭刺激方式,但是對於學齡前的兒童,前滾翻常容易造成頸部傷害,因此側翻才是安全的方法。讓孩子當吸塵器的吸嘴,一邊滾動,一邊收集地上的「垃圾」,在不知不覺中獲得足夠的速度刺激。
材料:報紙、廣告紙等
作法:
1. 先與孩子把報紙撕成小片(不要小過於A5,免得不好撿又造成媽媽困擾),約3-5片即可。
2. 將廣告紙揉成紙球,約3顆。
3. 將紙片與紙球任意散落在地上,請孩子在一邊躺下,雙腳併攏,雙手向上舉。
4. 請孩子利用側翻的方式滾向「垃圾」,並且把垃圾撿起來。
5. 當垃圾都清理好後,在滾向媽媽,將垃圾交給媽媽。
跳跳罐頭
遊戲目的:除了奔跑、翻滾,跳躍也可以帶給孩子感到興奮的前庭覺刺激,而重複地跳躍也可能導致兒童尚未穩定的關節受到傷害,因此利用本遊戲,由家長來控制孩子跳躍的頻率,才能玩得有效果!
材料:各種罐子,像是奶粉罐、寶特瓶等可以滾動的瓶子
作法:
1. 請孩子立定站好,媽媽站在距離孩子2-3公尺遠的地方,並準備好罐子。
2. 告訴孩子罐子滾過去的時候,要記得跳起來,不可以被罐子撞到。
3. 媽媽將罐子滾出,並適當的提醒孩子跳躍時機。
4. 孩子若不會立定跳,可以跨跳或是助跑後跨跳都可以。
文/職能治療師 張旭鎧;編輯/媽咪愛
感謝阿鎧老師的授權分享,文章出處:要孩子靜下來 先讓孩子動個夠
歡迎到阿鎧老師的粉絲專頁逛逛喔!
媽咪愛獨家-醫生專家影音特輯
更多學齡前孩子的吃喝玩樂訊息、教養議題,歡迎關注 媽咪愛 玩具繪本&親子旅遊大推薦 ,或者多逛逛 媽咪愛的專欄文章 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