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都懂還做,所以我才打的!|教養不求人

因為他都懂還做,所以我才打的!|教養不求人

在某一次的原生家庭團體結束時,有位媽媽的孩子跑進來,跟她互動一陣後,媽媽忍不住抱怨起孩子的種種不當行為,我問媽媽:


「那妳都怎麼做呢?」

「打她啊!」

媽媽毫不猶豫地回答。在我來不及問下一個問題前,隨即補上:

「她都懂啊!懂了還做,我才打的。」

「喔?那打了有用嗎?」

「沒用,所以我更氣,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接著問道:

「那妳怎麼知道她真的懂?」

「我問她她都說『知道』,叫她做,有時候也做對。」

 


 

目錄

 

1. 教養不求人,唯有不斷思考、願意改變

 

 


 

簡單說,媽媽的點是「既然知道這件事『不能』做,而且也知道做了會被打,那還選擇去做,就該打!」嗯,符合 刺激 - 行為結果 模式,孩子都知道結果為何仍執意去做,打下去只是剛好而已。

但這不是我想跟媽媽討論的點,因為這是她固有的教養、甚至是價值觀,可能跟了她好幾十年。

用一個外部專家的角色評價她幾十年的價值觀,反而可能削弱她想要改變的渴望。我嘗試要做的是,在既有的觀念上加上一些可以思考的點、願意改變的可能

我先把媽媽的想法拆成「知道這件事不能做」跟「明知故犯,所以打」來看 (請見附圖),也許能找到一些新觀點。

以下的任何說法或推理,目的不是在「說服」媽媽「是錯的」,而是試圖把一個看似很簡單的家規加以拆解,跟媽媽一起想想,我們是否誤會了什麼?是否能改變些什麼?

附圖:

我們先看第二點:「明知故犯,所以打」。

「打」,簡單可以分成孩子做了某事後「每次都打」跟「不一定每次都打」。

「打完後孩子的行為」可以分成「朝父母期待愈近」及「離父母期待愈遠」。

 

組合起來有下列四種可能:

A.「每次都打」+「朝父母期待愈近」= 不錯唷,有效。 (先不論身心負面影響、自主性及人權)

B.「每次都打」+「離父母期待愈遠」= 沒什麼用,打心酸?

C. 「不一定每次都打」+「離父母期待愈遠」= 當然,這完全符合了賭博原則~每一次都有機會不被打,那我當然每次都要試試看啊!!

D.「不一定每次都打」+「朝父母期待愈近」= 肯定生了個天使,但天使不打也有辦法教吧?


所以除非家裡出現A,不然打小孩原則上是無效的。除非像老一輩一樣的狠打,孩子可能會因為「恐懼」而屈服,努力地想辦法討好你。
 

再來要想想第一點:「知道這件事不能做」。首先,孩子真的知道嗎?「知道」有非常多層次跟面向:

比如跟孩子說「你不要去摸狗狗,他會咬你,知道嗎?」孩子點頭了,閃爍的大眼睛看著我,然後轉頭,就被咬了。

 

「不是跟你說不要去摸狗嗎?!」經過確認,原來他想的是「我要摸『小白』」好,你不是摸狗,是摸小白。然後我又費盡心思地告訴他,小白就是一隻狗 (假設他認知程度有到位),不要摸小白,知道嗎?孩子點頭了,閃爍的大眼睛看著我,然後轉頭,又被咬了。

「啊~~~~~不是才說不要摸小白嗎??!!」幾番折騰後,原來,他想得是「我想跟小白玩。」不是摸,是玩…….這樣來看,該說他是「『知道』這件事不能做」嗎?

你說「不,醜爸,我家小孩聰明絕頂,他肯定灣憨錐爬線聽懂我的意思,他絕對是故意的!!」好,我信你,那我們現在改來想想,為什麼他故意?為何堅持要做?簡單說有兩個可能:
 

A. 孩子充滿好奇與熱情,被想做的事物吸引:

如果那些事有危險性、或是會影響到別人,難道就不用管嗎?要!但「打到他放棄那個熱情」是最好的選擇嗎?當他「無法克制自己」不去做一件想做、但不被允許的事情時,他究竟是「頑劣故意」還是「無能為力」? 如果是無能為力,你要如何打到他對那件事、那個東西沒有任何慾望?

父母要打得多用力,才能改變孩子的渴望與好奇?


B. 他衝動:

這我就要請出專業心理師來給各位解惑了—洪美鈴心理師在《還是喜歡當媽媽》一書中提到:「先單純地看清楚『衝動』這回事。畢竟,我們無法放掉自己沒有覺察的事物,而「衝動」這種感覺,正是沒有辦法清楚地知道自己為什麼想要就是要。(如果清楚了,就會有其他的選項一併被看見或取代,那麼,是否不需紀律來限制也可以主動放棄了?)」

衝動,是孩子沒有能力在當下想到「原來我還有別的選擇!」當他冷靜下來,透過大人的幫助,他們會想起來你曾經說過什麼、他還可以有什麼選擇。但他衝動時,孩子的未成熟腦、有限的生活經驗、跟強烈的渴望,會讓他沒有能力去暫停、去知道「想要還是可以等一下」。

所以,因為衝動而體罰孩子,孩子能學到什麼呢?他會因為被體罰而學會控制衝動?

綜合來看,打,在「遵照父母期待」上可能有效,但打掉了好奇與熱情,且打出恐懼。

---------------

以上的每一個部分,其實都可以各自解讀,並沒有標準答案。只是透過更細緻的思考,我們可以想想,究竟自己的教養行為能不能達到教養目的?我們真的沒有可能找到更適當、更有效的教養方式嗎?如果我們「明知故犯」,知道這個方法無效還是繼續使用,是否暗示我們生活中哪個環節出狀況了?

教養不求人,其實所有的寶藏,都在我們的每一個信念裡。

與你分享。

 


文/醜爸

編輯/媽咪愛

文章出處:因為他都懂還做,所以我才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