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不到,但寶寶常噎到的六種食物

你想不到,但寶寶常噎到的六種食物

出處/張益勤 

作者/親子天下


4個月大的寶寶開始吃副食品,一直到3歲才能完全學會吞固體的食物。在這中間,到底哪些食物可以吃、不能吃,又該如何幫寶寶處理好食物,降低被噎到的風險?

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寶寶最喜歡用手、用嘴探索世界,卻也增加被噎到的風險,讓爸媽們緊張。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趙舜卿表示, 4至6個月的寶寶正在透過副食品學習咀嚼,腸胃道的發展也還在逐漸發展的階段,一直要到2至3歲才會完全吞固體的食物,腸胃道也才有辦法消化固體食物。

趙舜卿提醒,給3歲以下的寶寶副食品是切得越小越好,越軟越好,才能降低被噎到的風險。一些副食品在給寶寶吃之前也要先處理,爸媽在餵食一些食物時也要特別注意:

一、葡萄、荔枝:

有籽的食物要先去籽

葡萄、荔枝、橄欖等有籽的食物,在給寶寶吃之前一定要先去籽,否則籽會容易卡在食道。而且這些食物雖然大人可以一口吃一個,但對寶寶來說仍嫌太大,因此餵食寶寶之前一定要切成小塊,一口一口餵。

二、瓜子、花生、堅果:

過硬的食物不要餵

像是瓜子、花生、堅果類的食物,因為太硬不好咬,也容易噎到。趙舜卿強調,寶寶的牙床還在發育,咬合也還沒發展完成,沒辦法咬碎,因此要避免吃過硬的食物。

三、薯泥:

6至8個月後再吃

許多家長會以為薯泥已經是泥狀,就拿來餵食寶寶,但是薯泥對6個月前的寶寶還是太硬也太濃,容易造成寶寶消化困難,容易形成殘渣塞在腸胃道。建議4至6個月的寶寶以吃米麥類、米湯為主。

四、魚:

小心魚刺

寶寶沒辦法自己吐魚刺,所以在給寶寶吃魚時一定要特別小心,確保魚刺剔除乾淨再給寶寶吃。如果怕魚刺,家長也可以挑鱈魚這種魚肉裡刺比較少也比較好挑的魚,或是選擇魚肚餵食寶寶。

五、麻糬等糯米類食品:

太黏不好咬爛

像是麻糬這類糯米類食品,黏度太高不容易咬爛,小孩容易用吞的,增加噎到的風險。「即使切成小塊,直接吞嚥,也會造成消化負擔」,趙舜卿說,寶寶的牙床發育不完全,食品的黏度過高會造成咀嚼上的困難,建議2至3歲之後再吃。

六、醃漬水果、加工食品:

3歲之後再吃

橄欖等醃漬類水果或是像是鱈魚香絲等乾燥、加工類食品,趙舜卿建議3歲之後,等寶寶的咬合發展完全再吃,否則也容易噎到。這類食品如果卡在食道,會在食道上吸水、膨脹、發炎,有時候過2天或是1至2週才會發現,往往造成寶寶吞嚥困難、嘔吐等不舒服症狀。

趙舜卿表示,除了食物造成寶寶噎到,寶寶吃飯不專心也可能增加風險。像是邊吃邊玩會腹部壓力變高,造成胃排空的速率變慢,增加胃酸逆流機會。一旦胃酸逆流,影響食道的吞嚥功能,容易造成食物卡住,或是吐出來。躺著吃則會讓賁門壓力降低,胃的形狀轉變,同樣增加胃食道逆流的風險。因此建議,小孩吃飯時要有大人陪伴,而且不論大人小孩,吃完液狀食物(像是牛奶)要間隔1至2小時再睡覺,固體食物則要間隔半小時至1小時,避免脹氣、嘔吐。

另外,趙舜卿也建議,爸媽在選購玩具時,也要小心磁鐵玩具、貼紙,或是玩具的小電池被小孩吞入肚。儘量等到小孩大一點,明白哪些東西不能吃再來玩這類玩具,避免寶寶因為好奇誤食磁鐵玩具與小電池,造成腸胃道灼傷。門診也有不少寶寶吃貼紙卡在食道。


本文由親子天下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推薦延伸閱讀 :

寶寶的「自律」能力,大大影響未來數理和閱讀的學習

重視孩子的過度佔有欲

解密2歲寶寶肢體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