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醫師觀點看『該如何幫寶貝挑學步鞋』

從醫師觀點看『該如何幫寶貝挑學步鞋』

文/黑眼圈奶爸DR.

編輯/媽咪愛


前言

「嘩!你看這雙好棒棒小鞋鞋好口愛!是貓頭鷹造型的耶!」
「材質是皮的,好軟Q,一定很好穿!」
「我們家小XX穿上去,一定閃爆全場,穿上去後一定馬上站起來飛踢加春麗倒立」
「好!讚!買!包肥次!」
(小XX:請自行套入,例如:小布丁、小饅頭、小包包、小粉圓⋯⋯os.咦?怎麼都是食物呢?)

以上爸媽失心瘋般的對話內容,似曾相識,樹不樹~?對於嬰幼兒的學步鞋挑選要求,鮮少有人從「兒童足部醫學」的角度來談。大部分父母都是以「外觀」、「好穿」來作為主要的挑選學步鞋因素,但是對於剛學步的寶寶來說,什麼是「好穿」?什麼是「適合」?夠「軟」就可以了嗎?還是覺得沒差呢?外觀可愛、穿搭漂亮帥氣就可以了?

黑眼圈奶爸Dr.家中有兩位小情人,奶爸Dr.皆以兒童足部醫學的角度來幫她們挑選鞋子,在此分享一下以兒科專科醫師分析學步鞋的注意事項。下次失心瘋買童鞋前,請各位孝順子女有加的父母深呼吸,打開奶爸Dr. 的部落格看一下這篇文章。

其實嬰幼兒的學步鞋跟成人的鞋子一樣:「飛炫」和「功能」是很難兩全其美der, 能夠又美又好穿的,必定是藝術大師等級了。學步鞋大都會以可愛的造型為訴求,真正考慮到兒童足部人體工學設計的不多,所以要仔細評估。

 

而嬰幼兒的腳部構造有它的特點:腳底肉墊層特別厚、腳跟部較窄,總括來說,以高筒型較為合適。

丈量也有學問

大部分的父母都是以孩子「躺著」的姿勢來量腳丫子的大小。事實上應該以「站立」的姿勢去量尺寸(父母當然要扶著),原因是站立時腳部會因體重的關係而向外稍微延伸。

Photo credit: Internet

正確量度方式是使用 Branock 量腳器。


長度

以通則來說,每一個美國尺碼差1/3寸(0.84cm),半個美國尺碼差1/6寸(0.42cm)。通常父母都會預留一點空間給孩子長大以後也能穿,「那麼應該預留多少呢?」。每個孩子生長速度不同,原則上嬰幼兒是2-3個月長一個尺碼。父母可以以此大原則再自行考量該預留多久、多少。有很多人說預留一指幅,一指幅是多少公分? 說法不一:1cm, 1.5cm, 2cm都有人說⋯如果以指幅是1cm來看,大約是差不多大一個美國尺碼,也就是可以穿3-6個月左右(因人而異)。

寬度

很少看到父母會量孩子的腳部「寛度」,大部分只有在意「長度」。而寛度會與長度等比例的成長,以通則來說,每一個美國尺碼的寬度差1/4寸(0.64cm)。剛剛提到嬰幼兒的腳部構造有腳底肉墊層較厚的特點。愈厚的腳,就要愈寛的鞋。

如何分辨鞋子寛度是否足夠的方法:

1. 寶寶穿著鞋子時,用食指伸進去腳背與鞋內:
如果太窄就代表鞋子內空間不夠寛。大部分寶寶的腳部寛度生長的速度會容易追上鞋子的尺寸。

2. 寶寶穿著鞋子時,用大姆指和食指在鞋子表面「㧮」起鞋面:
如果㧮不起來,可能代表太窄。太多代表太寛。尤其是要注意小趾頭有否被擠壓?寶寶小趾頭擠得不得了,可是寶寶不說。

腳跟

學步鞋以高筒型為優先考量,鞋子的跟部的高度對於學步鞋很重要。太矮的鞋跟,孩子會容易鬆動而凸出踩到。建議留有一點空間給鞋跟。鞋跟也不適宜太軟。

底部

底部一定要有防滑的設計。全真皮的設計粉高尚,但是若底部也是光滑的皮,那麼對於剛剛學站或是走路的孩子來說會有滑倒的疑慮。

試穿

任何情況下都應該盡量站著試穿(必要時扶著)。因為要站著時,腳部才會擴展至真正的大小。若孩子已經會走路,那麼最理想是試穿帶著孩子走路。

並且注意鞋面的皺折痕的位置(腳趾與腳板可彎曲處):

1. 皺折痕的深度太深或是角度不是平的是斜的,那可能代表鞋子太寬。
2. 皺折痕的位置在很前端,代表鞋子太長。


結論

奶爸Dr.本身對於鞋子比較挑剔,所以對於孩子的鞋子就會比較龜毛。父母們應該自己也深知若挑對鞋子,穿上去舒服且無負擔;穿上不合適的鞋子,全身不自在。孩子們的足部感受其實也很重要,只是他們不懂得表達。別再以「一指幅打天下」了!父母們不要等到孩子摔倒或是受傷才回頭想「是不是這雙好棒棒小鞋鞋不適合她?」,以仆街來閃爆全場,可不好玩⋯


感謝黑眼圈奶爸 醫師的分享,文章出處:挑對學步鞋了嗎?以兒科醫師角度剖析–嬰兒學步鞋篇

黑眼圈奶爸的其它好文:

醫師教你「流感疫苗」該怎麼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