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因溺愛而讓孩子變成問題人物!
分享者/小桃媽(職業諮商心理師)
編輯/媽咪愛
前陣子帶小桃到有附設戶外沙坑的咖啡店,明明戶外沙坑已經有張貼告示:「戶外區請勿丟砂石…」
仍有個年紀大約是小二的男童對著告示牌狂擲石頭,其他的孩子因為怕石頭砸中而只敢縮在角落玩沙, 更令人傻眼的是男童的媽咪就在旁邊,卻漠視男童的行為。以上是親子餐廳裡面經常上演的劇情,各位媽咪們有經歷過類似的事件嗎?
遊戲治療中的場景
在國中以下的年紀,還滿常有孩子是因為打人、破壞東西,或是因為不守校規而被轉介至輔導室的情形。
我們進行遊戲治療的過程中,孩子破壞玩具、不遵守規則、試探諮商師的態度,如同他在諮商室外讓老師、同學感到困擾的樣態。對他們的行為除了要進行治療性設限,仔細探問,發現這類型小朋友的家長有許多都對孩子有求必應,或是訂了規矩卻無法堅持到底,不然就是因為管不動而乾脆坐視不管。
寬鬆放縱型教養方式
背景因素
依據Baumrind等心理學家的研究,將父母教養風格分為四類:開明權威型、權威專制型、寬鬆放縱型、忽視冷漠型。
寬鬆放縱型的父母溺愛孩子,雖然讓孩子有許多表達及溝通的機會,卻沒有對孩子設定行為的界線及規則,孩子從小學會不必服從、缺乏紀律、不負責的態度。除了有溺愛、縱容孩子行為的情況,寬鬆放縱型的父母最容易在婚姻中有疏離、衝突的情形,而許多孩子會配合父親或母親對抗另一個,形成跨代聯盟。
舉一個例子:媽咪要孩子學習整理房間,但爸爸強烈反對,孩子學會與爸爸靠攏就能不遵守規定,也學會規範及限制不需要服從。
對孩子的影響...
凡事以孩子為中心的寬鬆放縱型教養方式,容易讓孩子在關係中是自我中心、操縱關係等狀況,且衝動、挫折容忍力低、常有攻擊行為,因此難以和同儕和睦相處。
這些孩子,他們快樂嗎?研究發現,這類型孩子其實是依賴、要求、挑剔而且不快樂的,他們會焦慮、沮喪,但他們不會認為是自己的問題,而會歸咎於別人。
相較於在專制型長大的孩子可能因內化及沮喪而尋求治療,放縱型的孩子可能會發展出偏差行為、反社會行為,伴隨物質濫用、酒精濫用等情形,然而這群孩子會傾向於認為這是別人的問題,並且逃避負責,等他們長大之後,往往不會主動尋求專業協助及接受心理諮商,透過校規及法律而強制輔導的機率比較高。
父母可以做的是....
如果發現自己或伴侶的教養型態屬於寬鬆放縱型,不妨停下來檢視一下夫妻之間的相處情況,是不是讓孩子成為跨代聯盟了呢?沒有一個父母是一開始就很會教養孩子,現在開始改變自己的教養方式吧!
台灣目前各縣市衛生局常為民眾舉辦免費的親職溝通講座,許多坊間的心理諮商所會舉辦心理師主講的銅板講座,網路上也有許多與親職溝通有關的文章及研究,爸媽可以透過這些更了解如何和孩子有效溝通。
學習溫和而堅定的訂定規矩,並向孩子說明理由、提供替代方案,以及如何將遊戲治療中的治療性設限用在家裡等非常實用的技巧,透過親職教育講座,也可以讓父母有抒發心情的管道。
溝通不僅是說話,也不是坐在孩子旁邊划手機、用電腦,而是真正的陪伴、深刻且真心的交流與互動。教養孩子的路上是很漫長,盲目地讓孩子凡事都隨心所欲,可能會讓孩子無法同理別人的感受及了解社會規範,長大後成為問題人物、非行少年,這樣的結果相信是任何人都不樂見的。
感謝媽咪的分享,文章出處:[心理師談教養]別因溺愛而讓孩子變成問題人物!
小桃媽的其他好文:
也歡迎到小桃媽的粉絲專頁逛逛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