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黏人、分離焦慮怎麼辦?一個心法,五個執行細節,擁抱孩子心中的焦慮不安!
每到幼稚園的開學季,媽媽都是又心疼又苦惱
一位朋友說,她第一次送女兒上學,孩子哭著喊媽媽,但她不敢回頭,覺得自己好殘忍⋯⋯
其實這就是所謂的「分離焦慮」,幾乎是每個孩子必經的心理歷程
當孩子與主要照顧者分離(也會出現在父母離家上班等狀況),常常會表現出焦慮、恐慌、不安等情緒
輕則撒嬌賴皮,更多是崩潰大哭,黏人、喊著「媽媽不要走」,聽在耳裡真的好心碎 T_T
身為父母,我們該怎麼面對及處理孩子的分離焦慮?
當「道理都知道,但就是做不到!」的時候,我們能注意哪些細節?
媽咪愛整理了資深幼教老師提供的「一個心法,五個執行細節」
從實戰面來看,教妳如何擁抱孩子內心的焦慮與不安!
首先我們要知道,為什麼孩子會出現分離焦慮?
當孩子的表達能力尚未成熟,他其實沒辦法把心中的情緒和想法好好說清楚
通常眼淚的背後隱含的是「對失去、被拋棄的恐懼」以及「對新環境的不適應」
當孩子還不太能夠理解「物體恆存」這樣的概念之前
媽媽的離去,很容易被解讀成「媽媽不要我了」「消失了就不會回來了」等恐怖的念頭,進而產生巨大的恐慌無助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爸媽會覺得「我都有好好跟他解釋過啦!為什麼還是一直哭、講不聽?」
因為這是感性層面的信念,就算孩子理智上聽懂了,也不代表心裡能接受
情感上的需求,實在不應該期待用理智就能簡單解決
(就好像一般成人失戀、分手、與親朋好友分離,也不是理智上講一講就沒事啦~)
我們覺得很好理解的概念,在孩子心中可能是個難以跨越的恐懼深淵
那我們能怎麼做?
掌握「一個原則、五個執行細節」真正照顧到孩子的心情!
原則|讓孩子相信「媽媽一定會回來的」
沒錯, 就是很簡單又很重要的一句話:「媽媽一定會回來的」
若能讓孩子真的「相信」這件事,分離焦慮的情況就能穩定許多
這邊要注意:從「知道」到「感受到」到「相信」是一條漫長的路
像上面說的,跟孩子口頭解釋,孩子好像也聽進去了,這可能只在第一層「知道」
要用實際行動證明,才能讓孩子在感性層面也「感受到」這是真的
最後,透過一次又一次反覆嘗試、驗證、證實的過程,孩子才會真正「相信」媽媽離開後會再回來
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的孩子在上幼兒園一段時間後,就會慢慢好起來
一方面因為他們熟悉了新環境,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們每天都反覆證實了「媽媽離開後,還是會再回來接我」,而最後相信了這件事,消除心中的恐懼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常常孩子一哭,我們就慌了手腳
除了用時間一次次讓孩子相信,的確有一些執行的細節,能讓孩子更快接受這件事,也更好過一些
(講道理大家都會,但魔鬼藏在細節裡,細節怎麼做才是關鍵啊!)
細節1|一個短而正式的告別
有的媽媽會選擇偷偷溜走,其實更加深了孩子心中「媽媽不要我了!我被拋棄了!」的信念,會讓孩子未來更沒有安全感
有的媽媽會不捨地在門口跟孩子道別好久,或者走了又回頭,甚至一起難過的掉淚,這也是反覆提醒孩子「分離的痛苦」而加重情緒
所以,堅定、溫和、明快的道別,是相對適合的,讓孩子知道媽媽不是不要他了,只是暫時告別,也縮短痛苦的分離過程
而在告別時,還可以注意下面的一些小細節⋯⋯
細節2|賦予孩子一個小責任
這是一個有點奇妙但又很有用的小技巧
有些人會建議孩子帶著爸媽的照片,想念的時候就拿出來看一下
但這其實對很多孩子來說效果不大,甚至可能越看越難過
建議可以試試看,帶一個能讓孩子安心的物品,並且指派孩子一個小任務
例如:「今天佩佩豬陪你上學,你能幫忙照顧好她嗎?」「媽咪給你一張親親紙條,你能幫忙保管它一天嗎?」
像這樣的小任務,能讓孩子覺得自己身負重任,充滿意義和成就,也就比較能接受媽媽要離開的事實
最多媽媽都在買
細節3|告訴孩子一個明確的接送時間
當我們說「媽媽六點就來接你」對孩子來說是沒有意義的
我們要換成孩子能聽懂的、更實際一點的說法
例如「你吃完點心後,媽咪就來接你回家了」
讓孩子比較有概念,有個明確的期盼
當然更重要的是,一定要說到做到!盡可能的準時或提早!
孩子才能相信「媽媽每次說的都是真的」,進而相信「媽媽以後離開也還會回來」
細節4|編成一個故事,常跟孩子說
其實這部分也可以靠繪本的輔助(很多繪本都在談論這樣的議題~)
主要就是讓孩子熟悉整個流程,就能減少一些因為陌生及不確定性而造成的恐慌
比如拿著玩偶演示:「今天早上媽媽帶著寶寶一起到幼兒園,媽媽和寶寶說再見,寶寶很捨不得,但是他知道媽咪很快就會來接他回家,而且幼兒園裡有很多好玩的,寶寶也交到了新朋友。吃完點心後,媽媽真的來接寶寶回家了,媽媽果然會回來的!」
可以在故事中反覆強調「媽媽一定會回來的!」讓孩子吃下定心丸
細節5|傾聽、正向認可情緒
當然,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就算全部照做了,孩子難免還是會有負面情緒
我們學習都需要時間,孩子當然也需要。
這時候,若我們急著否定他的情緒,急著希望他「乖」,很可能會造成反效果
(推薦延伸閱讀:如何處理孩子的情緒失控)
「不要哭」「不要難過」這些字句都對孩子傳達了「這些情緒是不好的,你不應該表現出來」這樣的訊息
對孩子來說,無疑又是一層壓力及否定,可能浮現「我做得不好」「媽媽不喜歡我」的念頭
在孩子脆弱的時刻,我們能做的是傾聽他、支持他、認可他
讓他知道自己是被理解,而且被無條件接納的,增加心中的安全感及力量
有的孩子在放學回家後,反而變得更加鬧脾氣、更黏人、或異常冷漠
其實,那是因為他們壓抑了一整天的不安焦慮,在最親密的家人面前,終於爆發。
(但媽咪也別忘了觀察孩子&了解幼兒園的狀況,若持續有這樣的情況,或者孩子的言談中有不對勁,很有可能是其他問題!)
其實,媽媽一點都不堅強,心中也充滿了脆弱不安
(是的!不只是孩子,爸媽也會有分離焦慮!)
但,我們都願意為了孩子而勇敢。
克服分離焦慮這條路不好走,卻是幫助孩子建立「面對分離的能力」的一個重要過程
分享出去,讓更多媽咪知道怎麼擁抱孩子的情緒,也對他們和自己說句「辛苦了」
謝謝你們願意為了孩子而學習、努力
也謝謝最親愛的孩子,總是給我們機會、讓我們學著成為更好的父母
——
圖文/媽咪愛 編輯/媽咪愛
更多學齡前孩子的教養議題、吃喝玩樂訊息,歡迎關注 媽咪愛 玩具繪本&親子旅遊大推薦 ,或者多逛逛 媽咪愛的專欄文章 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