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不同!德國幼稚園重視「玩」

教育大不同!德國幼稚園重視「玩」

分享者/安琪拉媽咪

編輯/媽咪愛


Melody就讀的學校,是德國政府在厄瓜多興學的正統的德國學校。

要進入德國學校,要經過審核,篩選過後才能決定小朋友是否能入學。雖然比起其他學校是「嚴格」一點,但是比起在台灣要進美僑學校還要走後門,這也算是容易得多了。

讓Melody到德國學校就讀,主要因為在學校的硬體設備來說,每一個教學都有各自專門的教室,比如說音樂、體育,屬於幼稚園、國小、國中、高中獨立的圖書館,大、小劇場、工藝館(給國中生跟高中生使用的,大家都知道德國以工藝聞名世界,所以在學校,工藝的課程也是少不了的。學校的環境也很整齊乾淨。進出入學校的管制也比較嚴格。

至於學習上,因為厄瓜多跟台灣不同,在厄瓜多並沒有所謂的升學壓力,再加上厄瓜多人都很疼愛小孩,所以大多數的學校對於教育比較不嚴謹。而我們雖然不希望美樂蒂有太多的課業壓力,但是適度的壓力當然還是要存在。 不過,在德國的教育體系下,學校都是只有上半天的(其實厄瓜多的學校都是如此)。德國學校在我們這裡就以嚴謹跟教育完整為強項。  

德國學校因為是德國政府辦的,裡面的老師有一部分是德籍老師。在這裡受教育,在德國是承認所有的學分跟學籍的。雖然我們是屬意讓美樂蒂後階段在美國求學,但即使她想到德國,也不用補修學分,甚至可以比照德國國民,高中以後的學費全免!算是附加價值! 在學校期間,也可以申請學校的交換學生方案,到德國去學習。

學校除了西班牙文跟德文為主要語言之外,加強另一個外語也是必要的。所以在這裡畢業的人,多數也都能夠說上另一國語言,多數人都是選擇法語

哇~感覺上好像要學的東西還真不少啊?!! 

不過,這對於我們而言,只是屬於[附加價值]。我們的目的,只是讓Melody接受比較好的教育方式。 本意並不是要讓她以學習德文為基礎。 因為德式的教育,其實跟美式,還有台灣的教學方式差蠻多的,教育理念也很不同。日後安琪拉可以跟大家分享。

讓她有機會接觸不同的語言,但是我們並不想、也不會去要求她一定要達到甚麼樣的程度,只要她在學習過程中有用心就好。德語,並不是我們想去嚴格要求她的。畢竟,我們自己到目前為止都沒去過德國,更不用說有機會去使用自己根本不會的德語,學會德語,並不一定日後也會用得上啊?! 但是在教育貧乏的厄瓜多,Melody很需要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

所以,Melody在幼稚園的時候,就進入德校,上了中班、大班,現在,她已經小學一年級了。

在學校的幼稚園教育下,我很明顯的感受到德式的教育方式跟我們以前所接受的教育方式實在很不相同。但是,我們很喜歡也很認同這樣的方式。

德國教育,最大的課題就是「玩」。德國人相信,玩是幼童生活和學習的全部。「玩,是最好的學習方式。玩,並非休閒時的消遣活動,而是提供各種可能性讓孩子去嘗試」

所以,Melody常說:我好喜歡上課!因為我們都在“玩”,這真是一點也沒錯.. 

在台灣,學齡前教育重視簡單的學科教學,如英語、算數、自然科學等,也兼具幼兒身心發展與娛樂。在美國也差不多。

但是,在德國的幼兒教育認為,不進行學科的教學課程,而是讓學生活動發展健全自我。

在德國的教育中,非常強調孩子在遊戲中學習的方式,因此幼兒園中對孩子並不進行分科教學。而且幼兒在未進入小學之前,也不要​​求得會寫字母,認識字和計算簡單地加減法,幼兒回家後也沒有必須要做的作業。他們更加註重孩子興趣的培養,以及孩子在玩耍中所表現出來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的鍛煉。

所以Melody在幼稚園的時期,除了便當袋,都還用不上書包。因為沒有任何作業。比起在台灣,認字、學英文、學寫字、算術等等,孩子們整個就是超放鬆的。

德式教育,希望在遊戲和運動中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因此,除了必要的協助和指引,每班老師們盡量讓孩子自己主導,自己去實驗和想像。

Melody她們每次用完點心後就會到學校的公園,也就是遊戲區去玩。遊戲區有戶外以及室內兩種。玩完之後回來,在教室有一個屬於自己專用的水杯,每次喝水完就要自己拿去洗手檯沖洗,用餐巾紙擦乾淨,然後收好。然後,每個小朋友可以選擇任何一個自己想躺的地方,即使在角落或者在門口,都無所謂,然後靜靜的躺著,閉上眼睛,休息一下。而不是圍著圈圈,坐在地上,拿著包包等著爸媽來接小朋友放學。Melody以前總說她很喜歡這個時候,因為好舒服。

通常,學校總會有一個時間讓大家畫畫,或者做美勞等等。但是混齡的班級,老師要怎麼教?我其實也很納悶。後來,美樂蒂說,她們都是五個六個小朋友一起,然後一起完成一個作品,像今天就一起完成一個超大的紙餅乾人。

當初對於學校混齡編班,我的第一個反應和大家一樣,「這樣怎麼學?老師要怎麼教?」

其實,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一起玩耍的好處就是,年齡大的孩子會教年齡小的孩子,年齡小的孩子會主動模倣年齡大的孩子。他們在一起製作東西,所展示的成果就是他們的小發明。這種教育模式能激發孩子勤動手動腦,主動團結合作。孩子從小就能體會到團體合作的力量。

「自主學習讓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能力和方式學習。老師也更得因材施教」

有人說,德國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完美的系統著稱。 可是對於兒童,嚴謹的德國人似乎多了些寬容,她們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個性,甚至對於那些在常人眼里的“問題”兒童,她們也能找出孩子閃光的一面。

在美樂蒂的課程表,有一個時段是每天都會有的,“ proyecto en rincones”,rincones西文翻譯成英文就是corners角落的意思。

“角落”,在德國的幼兒園 、小學和中學教室裡,都有一個獨立的區域,也有人稱為“安靜角”。

以美樂蒂的學校為例,在圖片中間第二行的最右邊圖片的區域就是角落區。

aleman2009.jpg

每個人可以選擇自己想做的事情,想要在那裏玩,幼兒園的安靜角是半開放和安全的,裡面有柔軟的墊子和抱枕,有洋娃娃,有書籍跟各種玩具。 

在上課期間,如果哪個小朋友想獨處,可以自行進入這個區域,老師不會干涉他,但老師會格外關注這個學生,因為他的行為暴露了他心理上的需求。 

這種設計至少起到幫助孩子們積極面對自己的情緒和情感的作用,同時也給老師提供了可觀察的外部行為,為進一步的支持性幫助提供了可能。

雖然,“玩”佔據了學校生活的大部分。但是當然也有人持相反意見,認為這個時期的小朋友正是腦力發展快速的時期,應該多教育,好好的腦力激盪。

這也是多數的國家,現在都在學齡前就開始進行原本應該是小一才該進行的教學。

我也常常在一些生日派對的場合,被一些孩子就讀其他學校的家長問到:Melody現在應該認識字了吧?英文應該很好了吧?數學教到哪裡呢?

然後,她們很高興的跟我訴說著,自己孩子數學跟英文已經到達了甚麼程度等等..等等。

我往往都是笑一笑,然後說:哎呀~我們Melody甚麼都不會。整天都在玩啊! 可不是嗎?真的都在玩啊!哈哈

但是,這兩年半的幼稚園教育下來,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養成。無論在思維或者手指頭的靈活度等等。

所以,當Melody跟其他同學們今年正式進入小學一年級之後,在學習方面,大家都可以很迅速且完整的吸收。因為手指的力量也已經足夠,所以運筆的力道也很正確,所以可以寫得出一手好字。這是我們這些家長共同的感想。(附帶一提的是:德校使用的是書寫體為主,印刷體為輔,所以小一新生一開始學習的,是書寫體。學校課本,也是書寫體的模式)

其實,我自己的觀點(純屬個人),我也是認為,小朋友們在教育的過程當中,最快樂、最無憂無慮的時光,就是學齡前這段時間,應該給孩子們盡情的享受這段時光。但是,台灣目前的教育,都是主打[跑在最前面][全民英文]。讓才幼稚園的小朋友們,就要背著很厚重的大包包,然後學習寫字、認字、算數等等。全美語的學校何其多,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跟[世界接軌],所以要趁早學英文,越早越好。但是,小朋友們的各方面都還沒純熟,就要開始有這麼大的包袱。當然,孩子們的學習真的很快速,但是,並不見得這樣快速的學習,是有用的,是好的。英文並非孩子們溝通的必要工具。”No Chinese!”成為美語幼兒園最常出現的一句話,也是孩子最朗朗上口的一句美語,而最適合台灣的國語跟母語則被那些不懂幼兒教育的英文老師,以及來路不明的「阿豆仔」給壓抑了。這一強壓之下,不但孩子們先天對國語跟母語應有的密碼轉換機制被扼殺,就連說「國語」的能力都一併被削弱。

英文,是最容易跟[世界溝通]的[工具],但是,卻不是非得要學會英文才能[跟世界接軌]啊!!!

在國外生活了十一年,我們都很明顯的感受到,世界在變,mandarin國語,也變成很熱門且未來強勢的語言,就像SHE唱的"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連在厄瓜多的政商名流們都知道要把孩子、孫子們送往大陸或者台灣學中文,而我們,卻本末倒置的一昧的要我們的孩子[先]學習英文,接受[全美語教學]。我想,這是我比較不認同的啊。(純屬個人觀點)

這一個新學期下來,我們都認為,當初按照學校的教學模式,按部就班來,是很好的基礎養成。這也是我們很認同的方式。我的目的並不是在陳述德式教育比較好,而是,想分享徳式教育跟我們在台灣所接受的傳統教育的不同。

以後,再接著分享,德式教育-小學篇囉。


 感謝媽咪分享,文章出處:【 陪伴妳成長】德式教育之幼稚園篇

也歡迎到安琪拉媽咪的粉絲專頁逛逛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