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小兒常見外傷的護理方式
自從寶寶進入爬行期之後,活潑好動到處探險,難免會撞到跌倒受傷,但又不至於到需要去醫院就診的程度,以下介紹5種小兒常見外傷的護理方式,讓爸比媽咪在孩子受傷的第一時間能做出又快又正確的處理喔!
蚊蟲叮咬
一般來說被普通蚊子叮咬的腫包,即使不特別塗抹藥膏也會自行痊癒,最怕的是抓破皮或抓到流血而感染,父母不妨適時用具清涼效果的藥膏為孩子止癢。若家住登革熱疫區,典型登革熱的潛伏期約3至8天(最長可達14天)。被蚊子叮咬後,父母須留意孩子後續有沒有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及出疹等感染登革熱的徵狀。
以台灣夏日常見的隱翅蟲為例,被隱翅蟲的毒液噴濺到,會導致皮膚紅腫、發炎,甚至潰爛。提醒爸比媽咪們,一旦發現隱翅蟲停在寶寶的皮膚上,千萬別將牠打死,輕輕吹走即可。若被叮咬的地方出現不明水泡、紅疹或患處範圍擴大,千萬不要自行擠破,建議諮詢專業醫師的意見比較好。
媽咪愛商城好物 ➡驅蚊噴霧/貼片
推薦延伸閱讀
疾病管制署-認識登革熱的徵狀與預防方法
挫傷 (俗稱「瘀血」或「黑青」)
患處可能會伴隨紅腫、又熱又痛等現象,一開始可以先適度冰敷,再視嚴重程度決定要不要擦有去瘀效果的藥膏。
擦傷
傷口的深度沒有割傷那麼嚴重,通常呈現淺層的片狀,患處可能會滲血或破皮。此類型的傷口,皮下脂肪及肌肉組織並沒有受傷,但由於皮下有許多的皮下神經,所以孩子會感覺很痛。擦傷的護理最重要是:清潔、消毒,與預防感染,當下可以先用大量的生理食鹽水沖洗,將傷口附近的沙子、灰塵等不乾淨的東西除去,再進行後續的步驟,主要有「傳統傷口消毒乾燥」和「傷口濕潤護理」兩種方式。
「傳統傷口消毒乾燥」
在清潔後使用碘酒擦拭,並保持傷口乾燥已結痂,缺點是會有留疤的風險,好處是護理方式非常簡單。
「傷口濕潤護理」
指的是傷口流出透明的組織液,只要避免外來帶菌的水份或外來物污染傷口,這樣子的組織液能保持傷口濕潤,幫助受傷皮膚表皮的上皮重建,比較不會留疤。在用生理食鹽水清潔過後,可以在傷口貼上親膚親水的人工皮,將傷口完全與外界隔絕,降低感染機會。
新生兒媽咪都在買
割傷
不是很嚴重的割傷可以比照上述擦傷的處理方式,不過若是傷口深度超過1公分以上,可能會傷及皮膚的真皮層或神經,建議尋求專業醫師的縫合與幫助。需要特別小心的是如果被生鏽的金屬、海洋生物割傷,一定要慎防破傷風或海洋弧菌感染喔!
台灣目前政策規定幼兒應在2個月、4個月、6個月,以及1歲6個月時接種白喉、破傷風、百日咳三種混合疫苗(DTP),小學一年級時接種白喉和破傷風二合一疫苗。
燒燙傷
採三度四分法等級,嚴重的燒燙燒必須馬上就醫,像是深2度與3度燒燙傷燒,患處淺紅色,起白色大水泡,水泡內還有水泡的多層水泡,或患處呈死白、焦黑硬如皮革。居家能自己處理的燒燙傷只有以下這兩種:
1度燒燙傷
患處發紅、熱痛等症狀,在第一時間以緩和、流動的冷水沖30分鐘,或沖到不痛為止,並確保傷口沒有感染,塗抹抗燒燙傷專用藥膏。
淺2度燒燙傷
患處發紅、起水泡,若傷口沒發炎感染,可使用燒燙傷專用藥膏與人工皮覆蓋傷口。直徑2公分內的水泡不一定要戳破,小心照顧傷口,避免感染,大約21天左右會自己痊癒。至於超過2公分的水泡可能需要戳破,但居家消毒不易、醫療設備不齊全,建議就醫診治比較好。
被寵物咬傷/抓傷
可能會出現較大的撕裂性傷口,建議讓專業醫師判斷是否需縫合。若是被有主人飼養且定期施打疫苗、健康無虞的家犬家貓咬傷/抓傷,父母不用太緊張,但如果是被野狗野貓或不知名野生動物咬傷/抓傷,就要小心感染狂犬病。
推薦延伸閱讀
認識「狂犬病」
結語
孩子在受傷的時候往往因疼痛而大哭,爸比媽咪記得一定要保持冷靜,處理傷口的同時也要安撫孩子的情緒,不只生理上的傷口需要照顧,傷後的心靈也需要父母撫慰喔!
推薦延伸閱讀
寶寶撞到頭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