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耳朵痛痛不舒服|中耳炎和耳朵積水
中耳是耳朵內的一個小空腔,有一條稱為耳咽管的管路連接到鼻咽的後側,平時是暢通無阻的,各種分泌物、細菌病毒等等可以從管路流出中耳腔,所以不容易發炎生病。
但有些狀況會讓這個管路不通暢,例如感冒時、或是鼻子過敏的人,就會常常發生問題。
跟著醫師一起來看看有關中耳炎大小事!
目錄
中耳積水 v.s 急性中耳炎
這兩者最大的差別是,中耳積水只有耳咽管阻塞,還沒有發生感染發炎(或只有輕微感染);而急性中耳炎則是耳咽管阻塞同時合併感染,所以症狀會有所不同。
中耳積水:
由於耳咽管阻塞導致中耳裡面的分泌物無法正常流出來,寶寶會感覺有像耳朵裡隨時有水的感覺,常常會聽不清楚,或是要大聲講話寶寶才會回應,整個就像是個重聽阿伯這樣。
通常不會痛,寶寶可能只會告訴你:"我的耳朵不蘇糊~"、"我的耳朵怪怪der~"或是"我的耳朵好癢",如果寶寶還不會講話,可能會用沒事一直去蹭耳朵或是用變成重聽阿伯表現。
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則常發生在生病感冒大約3-5天後發生,除了耳咽管因為感染腫脹不通暢之外,同時合併有細菌或病毒”從耳咽管跑到中耳腔裡”造成感染發炎,和洗完頭或游泳後耳朵弄濕沒有關係唷!!
寶寶常會用發燒和耳朵痛來表現,如果是還不會說話的寶寶就可能會用哭鬧、躁動、扯耳朵、嘔吐來表現,也有部分的孩子沒有其他症狀就是一直發燒來表現。
另外有一種疾病叫做外耳炎,這是由於微生物或刺激物從外耳道進入耳朵造成,比較常發生在夏天游泳耳朵濕濕和經常掏耳朵的人身上,治療方式和中耳炎是不同的唷~
診斷:
最常用的診斷方式是用耳鏡伸進耳道去看,若有發現鼓膜呈現紅腫發炎或是有積水,就可以開始治療囉
該怎麼預防中耳炎發生呢?
1. 哺餵母乳
2. 嬰兒避免躺著用奶瓶餵奶,以免ㄋㄟㄋㄟ容易流入中耳腔(親餵則不在此限)
3. 避免抽菸和接觸二手菸
4. 如果鼻過敏、慢性鼻竇炎等問題,就要優先處理囉,以上慢性發炎狀況會讓耳咽管長期不通,先從過敏源環境整理著手可能會改善~
小叮嚀:
中耳炎和中耳積水常常發生在小小孩身上,症狀從嚴重的發燒耳朵痛到完全沒有不舒服都有可能發生,有些病人是因為其他原因看醫生意外發現;長期中耳炎或中耳積水可能因重聽導致學習障礙、嚴重感染時可能會導致聽力受損或是細菌跑到身體其他地方造成更嚴重的問題。
因此爸爸媽媽要多注意寶寶是否有以下中耳積水或中耳炎的症狀,例如:
1. 重聽
2. 常常去摸或搓耳朵
3. 常說一直聽到水聲
4. 常說耳朵不舒服或是耳朵痛
5. 發燒了但是沒有其他特殊症狀
有以上狀況就建議要盡快請醫師診治囉~
文/三寶爸-小兒科陳映庄醫師
編輯/媽咪愛
文章出處:耳朵痛痛不舒服~中耳炎和中耳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