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父母親的你,怎麼幫家裡的書櫃增添圖書?結合超過 335 位插畫家繪製的繪本書籍,同時銷往 25 個不同語系國家的格林文化圖書,有許多有個性的內容可以逗得孩子們哈哈大笑!
★最受歐洲父母喜愛的成長繪本
★法國銷售突破60萬冊
★德、義單本銷售皆破萬冊
斑斑親親寶盒這本書是這系列我很喜歡的一本,因為這本書很貼近我們最近的生活。
柚子媽咪從生了柚子開始就當了全職媽媽,到現在也 4 年了,前幾個月開始回到職場,柚子和甄甄就麻煩娘家媽媽照顧。柚子和甄甄從來沒有和我分開過這麼久的時間,第一天當然會大哭想媽媽,後來我就給了柚子一張我們的照片,讓他想我們的時候可以拿起來看,那天下班柚子就說他沒有哭了,他想我們的時候就拿照片起來看。
斑斑親親寶盒是在說斑斑第一次要去參加夏令營,媽媽幫他在衣服上面縫了名牌,斑斑一邊看著衣服上的名牌,一邊想說去參加夏令營就沒有媽媽的親親了,突然就不想去夏令營了。斑斑的爸爸要斑斑別擔心,他們正在做親親紙條,他們拿一張紙,一人一邊同時親親,這樣一張紙上就有爸爸媽媽的親親。
原本大家都很開心要去夏令營可以在火車上過夜,但到了晚上要睡覺的時候卻開始想爸媽了,這時候斑斑把爸媽給他的親親紙條拿出來貼在臉上,就好像爸媽親他一樣。
其他的幼幼斑馬也開始想念爸媽而大哭,斑斑原本拿了 2 張親親紙條貼在自己的臉上,想說這樣就不會聽到幼幼斑馬在哭,讓自己也想哭,不過後來他想到自己有辦法讓幼幼斑馬好過一點!
他把自己的親親紙條分給其他的斑馬們,全部的親親紙條都發光光了,一張都不剩,火車上全部的小斑馬都進入夢鄉了(▰˘◡˘▰)
柚子爸在跟柚子說這本故事,正在說把親親紙條貼在臉上,還假裝手上有東西的貼到柚子臉上。
其實若想消除小朋友的不安,讓他們感覺到爸爸媽媽的陪伴,也可以像我們一樣給張照片,或是給件媽媽的衣服、爸爸常用的手帕之類的,有些時候實體的事物會比口頭的安慰更有幫助。
柚子聽完故事後,就跟甄甄講斑斑的故事,之前我們上班甄甄想我們而大哭的時候,柚子也會把我們的照片拿給甄甄看。
柚子也會一邊看一邊說故事給自己聽,柚子說:大家都拿香蕉、糖果和餅乾來跟斑斑一起吃,最後還一起去玩了~斑斑親親寶盒不只說孩子去上學想爸爸媽媽時可以怎麼辦,也說了樂於分享也可以讓小朋友擁有一個快樂的世界!
《說到做到!》畫家馬修莫德
用幽默的態度看待親子問題
父母對孩子總有許多期望,
希望他們聰明、守規矩、善解人意,
如果還能獨立自主,就太完美了。
但是父母呢?世界上有完美的父母嗎?
沒有人是完美的,只有愛能補足一切。
孩子王超市裡應有盡有,不只有衣服、糖果、玩具,還為不同需求的爸媽準備了各種尺寸及類型的小孩,有雙胞胎、音樂天才、數學天才,甚至連完美的小孩都有。
這一天,杜先生和杜太太到超市,買了一個聰明、負責任、有禮貌、愛整潔又安靜的「完美小孩」。剛開始他們都非常滿意,直到有一天,完美小孩開始要求父母像他一樣完美……
親子之間難免有衝突,有時父母忍不住心中的情緒,會說出一些帶有批判性的話,像是:「都講過幾遍了,玩具不要亂丟!」或是「你怎麼都不像某某一樣乖!」這些話常常是衝口而出就後悔了。正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和現實有落差,才有這樣負面的情緒,也連帶說出情緒性的話語。想改善親子關係,要先改變心態。大人常以為如果孩子能如何如何就好了,但真的是這樣嗎?只要孩子改變,就能解決一切的問題嗎?
《完美小孩》在故事中就創造出這樣一個場景:在超市裡父母可以按自己的需求,挑選喜歡的小孩。但買到心目中的完美小孩後,一家人就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嗎?故事中的父母看著小孩把飯菜吃乾淨、安靜的玩玩具、準時上床睡覺,實在開心極了,但是他們自己卻邊看電視,邊吃餅乾,把餅乾屑掉得到處都是……從這個小細節,可以看出作繪者刻意在故事中把親子的角色反過來,讓孩子成為完美的那一方,父母成為有待改進的那一方,如此一來能更凸顯出,在親子關係中,雙方都有責任,如果有人犯錯了,錯誤絕對不會只集中在一個人身上。
或許下一次,當你心中出現「要求孩子必須完美」的念頭時,可以先想一想,自己是否已經完美了?如此一來,能更放寬心、更有耐心的面對每天的育兒挑戰。
露西不喜歡去上學,不是因為討厭上課,而是有一隻「小怪獸」總是跟在她身邊!小怪獸愛搗蛋又愛搞破壞,還會對同學做鬼臉。每個人因為他,都不願意跟露西玩。露西好無奈又好委屈,她該怎麼化解誤會,並讓大家理解她的「小怪獸」呢?
和孩子談情緒,得提一下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因為它成功的用五個擬人化情感角色:樂樂、憂憂、怒怒、厭厭、驚驚,帶領孩子了解每個情緒。電影最後,女主角萊利的大腦控制台,不再是由樂樂主導,而是升級為每個情緒都有操控權——因為每一種情緒是同等重要。不過,面對憂憂、怒怒等情緒,我們時常感到不知所措,也無意間傷害到他人,該怎麼辦呢?
本書《不是我,是小怪獸!》帶領孩子了解這種令人困擾的情緒——小怪獸(他可能是憂憂、怒怒、厭厭、驚驚的綜合體),用貼近孩子生活的故事,一起思考,遇到小怪獸時,我們可以怎麼面對、處理?
故事一開始,作者就告訴讀者,露西有一隻小怪獸,她知道他的存在。「有」意味著露西可以辨認情緒,我「有」生氣、我「有」難過、我「有」煩躁……辨別是學習情緒處理的第一步。小怪獸讓露西愛搗蛋、愛搞破壞,老師和同學非常困擾。家長可以藉由故事與孩子討論,是什麼原因讓我們有脫序的行為?(例如,我想和X同學玩,可是他都不跟我玩,所以我對他做鬼臉……。或是,我聽不懂老師上課講的內容,只好一直問隔壁同學,但是老師和同學覺得我在干擾上課……)有時候孩子的問題行為,並非出自本意,只是他不知道如何適當的表達。當露西說:「不是我,是小怪獸。」,傳達了許多孩子的心聲。家長可以協助、引導孩子回到問題的根源,找出小怪獸出現的原因。
化解老師和同學誤會的關鍵,是露西開始主動面對小怪獸。她把小怪獸畫出來,畫圖的過程中,露西開始去了解小怪獸,他的長相、個性、搗蛋事蹟……。露西藉由畫畫將情緒具體擬人化,如同《腦筋急轉彎》的五個情感角色。這對孩子了解情緒有什麼幫助呢?通常當我們直接談論自己的缺點,容易感覺不自在;藉由將情緒擬人化,用類似第三者的旁觀角度討論,可以減輕當事人的心理壓力,並更客觀去了解情緒。因此,家長和孩子聊情緒時,可以用畫畫,或是玩玩具的方式,例如獅子玩偶代表生氣、恐龍模型代表愛闖禍。用「玩」做情境模擬:當生氣的獅子出現時,牠做出這種行為,別人有這樣的感受……。
另外,本書最大的亮點,是露西向同學展示她的小怪獸。在眾人面前坦承自己的弱點,需要很大的勇氣,有時連大人也不一定做得到。勇敢面對自己的情緒問題,不論大人或小孩,都是重要的人生課題;只要願意跨出這一步,就是改變的開始。
跨出後的改變是什麼?故事結尾,小怪獸並沒有消失,他一直在露西身邊,露西選擇與他和平共處。不過她有一個新發現:每個同學和她一樣,都有一隻小怪獸!這是很正常的,你有、我有、他/她也有。喜怒哀樂等每一種情緒,都有其功能,因為它們的存在,我們學會感受生活、同理他人。情緒來了也會離開。本書用同理心去理解孩子,小怪獸不是壞東西,只要敞開心胸接納,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和小怪獸的和平相處之道。
不快樂的情緒,可以轉為進步的動力;快樂的情緒,更可化為助人的補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