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西不喜歡去上學,不是因為討厭上課,而是有一隻「小怪獸」總是跟在她身邊!小怪獸愛搗蛋又愛搞破壞,還會對同學做鬼臉。每個人因為他,都不願意跟露西玩。露西好無奈又好委屈,她該怎麼化解誤會,並讓大家理解她的「小怪獸」呢?
和孩子談情緒,得提一下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因為它成功的用五個擬人化情感角色:樂樂、憂憂、怒怒、厭厭、驚驚,帶領孩子了解每個情緒。電影最後,女主角萊利的大腦控制台,不再是由樂樂主導,而是升級為每個情緒都有操控權——因為每一種情緒是同等重要。不過,面對憂憂、怒怒等情緒,我們時常感到不知所措,也無意間傷害到他人,該怎麼辦呢?
本書《不是我,是小怪獸!》帶領孩子了解這種令人困擾的情緒——小怪獸(他可能是憂憂、怒怒、厭厭、驚驚的綜合體),用貼近孩子生活的故事,一起思考,遇到小怪獸時,我們可以怎麼面對、處理?
故事一開始,作者就告訴讀者,露西有一隻小怪獸,她知道他的存在。「有」意味著露西可以辨認情緒,我「有」生氣、我「有」難過、我「有」煩躁……辨別是學習情緒處理的第一步。小怪獸讓露西愛搗蛋、愛搞破壞,老師和同學非常困擾。家長可以藉由故事與孩子討論,是什麼原因讓我們有脫序的行為?(例如,我想和X同學玩,可是他都不跟我玩,所以我對他做鬼臉……。或是,我聽不懂老師上課講的內容,只好一直問隔壁同學,但是老師和同學覺得我在干擾上課……)有時候孩子的問題行為,並非出自本意,只是他不知道如何適當的表達。當露西說:「不是我,是小怪獸。」,傳達了許多孩子的心聲。家長可以協助、引導孩子回到問題的根源,找出小怪獸出現的原因。
化解老師和同學誤會的關鍵,是露西開始主動面對小怪獸。她把小怪獸畫出來,畫圖的過程中,露西開始去了解小怪獸,他的長相、個性、搗蛋事蹟……。露西藉由畫畫將情緒具體擬人化,如同《腦筋急轉彎》的五個情感角色。這對孩子了解情緒有什麼幫助呢?通常當我們直接談論自己的缺點,容易感覺不自在;藉由將情緒擬人化,用類似第三者的旁觀角度討論,可以減輕當事人的心理壓力,並更客觀去了解情緒。因此,家長和孩子聊情緒時,可以用畫畫,或是玩玩具的方式,例如獅子玩偶代表生氣、恐龍模型代表愛闖禍。用「玩」做情境模擬:當生氣的獅子出現時,牠做出這種行為,別人有這樣的感受……。
另外,本書最大的亮點,是露西向同學展示她的小怪獸。在眾人面前坦承自己的弱點,需要很大的勇氣,有時連大人也不一定做得到。勇敢面對自己的情緒問題,不論大人或小孩,都是重要的人生課題;只要願意跨出這一步,就是改變的開始。
跨出後的改變是什麼?故事結尾,小怪獸並沒有消失,他一直在露西身邊,露西選擇與他和平共處。不過她有一個新發現:每個同學和她一樣,都有一隻小怪獸!這是很正常的,你有、我有、他/她也有。喜怒哀樂等每一種情緒,都有其功能,因為它們的存在,我們學會感受生活、同理他人。情緒來了也會離開。本書用同理心去理解孩子,小怪獸不是壞東西,只要敞開心胸接納,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和小怪獸的和平相處之道。
不快樂的情緒,可以轉為進步的動力;快樂的情緒,更可化為助人的補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