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數學思考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邊用貼紙進行數學解題,一邊整理數概念,培養數學自信心!
◆專家推薦
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授 郭李宗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資系教授 鍾靜
資深幼教老師 黃秀春 (教案編寫)
◆系列介紹
《繪數學幼兒園》系列,每冊都有特定的主題與數學概念,主要的角色有四位,分別是「聰明的猴子--奇奇」、「強壯的棕熊--大吉」、「好奇的青蛙--普卡」、「什麼都會修的硬牙機器人」。
他們一行人在故事中穿梭於魔女城堡、海底龍宮、汽車之國、餅乾王國、外太空等各個空間,快跟著他們一起冒險,解決各種數學難題吧!
一起來玩有趣的分類遊戲!
跳舞派對即將到來,
趕緊把派對要穿的衣服洗一洗。
根據同樣的顏色、形狀和用途,
將洗完的衣服分類收好,放進衣櫃!
★隨書附學習貼紙1張
★幼兒園課程: 收集資料和歸納結果
-------------------------------------------------------------------------------------------------------
【給家長的話】
「分類」是指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共同特徵屬性的東西歸併一起,分類活動可幫助幼兒感知集合的提升,逐步形成關於具體事物的集合概念。此外,「分類」也是計數的前提,是形成數概念的基礎,我們要了解某類物體的數量,必須先將這類物體與其他的物體區分開來,然後才能正確計數。因此,分類經驗的獲得,將有助於孩子理解與掌握數的組成與分解。
幼兒「分類」概念的建立,是有其發展進程的,先是從根據「情節特性」作區辨,然後再轉移到根據「知覺相似性」作區辨,進而發展出「分類學」的概念。另外,幼兒對於分類的認知表現,會受到「是否提供提示或說明」的影響。根據形狀的相似性做分類,是3~5歲兒童最常見的現象,但如果給予提示或說明,則3歲幼兒根據分類學概念進行分類的表現層次將會被提升,且受情節或知覺相似性影響,亦可引發幼兒的趨近學習興趣。
幼兒的分類概念認知是在生活經驗中學得的,觀察與接觸物的經驗愈多,幼兒對於知識的建構也將愈豐富。在幼兒分類概念急速發展的時期,透過直接接觸、動手操作和反覆練習的學習效果將會最好。
【繪本內容與引導】
「要開派對了,大家好開心!可是要穿什麼衣服呢?大吉因為還沒洗衣服而擔心沒衣服穿時,奇奇說:「我也是。我們一起洗吧!」。當大家把衣服都拿出來洗時,壞心眼的狐狸福克又打起了壞主意,福克把大家的衣服弄得亂七八糟後便逃跑了,當大家手忙腳亂、七手八腳地翻找自己的衣服時,普卡決定先挑出奇奇的短褲、襪子和帽子,而且很快就找到了。
奇奇覺得太神奇了,便問普卡:「你怎麼這麼快就能找到?」普卡說:「只要找到黃色就可以啦,你看黃色的只有短褲、襪子和帽子。」
於是大家用這個好方法將所有衣服分類完後,奇奇負責洗上衣,大吉洗褲子,普卡則負責搓揉帽子、襪子和小手帕。左搓右揉上沖下洗……洗好了!大家一起將衣物分別晾在四條晾衣繩上……
※在閱讀的同時,父母可以嘗試讓孩子說說看,除了繪本裡的分類方式外,孩子是否有其他想法?還可以用什麼方式來做分類?閱讀後爸爸媽媽也可以帶著孩子,一起晾衣服或收拾整理衣櫃、玩具櫃等,引導孩子依屬性或特徵、形狀、顏色等方式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