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超過90本繪本,量身打造44個最適合全家一起玩的STEAM實驗
★44個實驗遊戲,輕鬆培養小科學家
★Reading+STEAM:透過閱讀繪本,玩出科學力
《玩出科學力:用繪本學STEAM素養》四大特色
1.精選繪本:叫好叫座、學校圖書館推薦、孩子也喜歡的經典好書
2.分齡操作:從寶寶0歲到中年級都能玩
3.簡單實驗:材料簡單、步驟清楚,在家就可以動手做(部分附實驗影片)
4.跨領域學習:包含數學、科學、工程、自然、藝術等,從小培養STEAM素養
旅美親子作家曾多聞,在居家期間精選超過90本經典繪本,透過親子共讀引導,設計出44個適合全家一起玩的實驗活動,從寶寶數學、自然、科學,到兒童工程學、社會科學、藝術等,透過親子實際操作,將STEAM教育自然融入遊戲中,培養具備 STEAM 素養的小科學家!
孩子愈早接觸STEAM教育,愈能培養數理科學的好奇心,以及對周遭環境的觀察力,更為日後的學習奠定基礎。——美國科學教師協會
內頁試閱
作者介紹
作者:曾多聞
旅美新聞工作者,專長教養、教育、家庭生活,曾任編譯、記者、電視節目主持人,現職親子天下《翻轉教育》網站特約專欄作家,並長期供稿美國婦幼人權團體MomsRising。
著有教育評論《美國讀寫教育:六個學習現場,六場震撼》、散文集《微足以道》、童書《那年的暑假》、《小紅的主播夢》等。
目前與先生和兩個兒子定居加州聖地牙哥。
繪者:Bianco Tsai
平時做裝幀設計,偶爾也畫畫,常常罵小孩。裝幀作品曾獲金蝶獎。插畫散見《家常好日子》、《巷弄裡的台灣味》、《中年打工族》、《寶島暖實力》、《這樣開始也不錯,擺脫束縛的一年》、《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Shopping Design》、《字字有來頭》等等。家有兩隻小孩加上兩隻貓的發胖婦女。 biancotsai.art
導讀/推薦文
專家老師 齊聲推薦
陳昭珍|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座教授兼圖書館館長 專文推薦
Amy媽媽|【小兄弟的玩樂實驗室】版主
李貞慧|繪本閱讀推廣人、《傷心困頓時,還好繪本接住了我》作者
宋怡慧|新北市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林怡辰|彰化縣原斗國小教師
劉淑雯|南加州師範學院課程總監
盧俊良|【阿魯米玩科學】版主、宜蘭縣岳明國小自然老師
【推薦序】
媽媽的Reading+STEAM教室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座教授兼圖書館館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名譽教授 陳昭珍
「媽媽的工作是很專業的工作,媽媽的教室是全世界最棒的教室。」這是我讀完多聞新書《玩出科學力:用繪本學STEAM素養》的深切感想!最了解孩子的莫過於父母,所以父母就是孩子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世界上所有的家長都可以親自陪孩子閱讀和動手做,就是在帶孩子認識自我,豐富孩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讓孩子將來面對未知世界的挑戰時,擁有最雄厚、寶貴的資本。
繼《美國讀寫教育改革教我們的六件事》、《美國讀寫教育:六個學習現場,六場震撼》兩本著作,多聞再次展現對親子閱讀教育的熱情投入。多聞在美國疫情期間完成了這本成果豐碩的新書,端看書中精選推薦的九十多本繪本書單,以及針對這些書的分齡設計與實驗主題分類,就能看出這是她在自己孩子成長過程中日積月累的教育研究實驗成果,絕非可以在短時間內倉促整理出來的內容。
STEM教育的理念起源於九○年代,美國政府從國家利益及安全出發,希望藉著STEM教育培養科技人才,振興國內科技及經濟發展,維持美國在全球的領先優勢,同時希望透過STEM教育,提高國民的科學素養。然而美國教育學家雅克曼(Georgette Yakman)認為因STEM關注在「做什麼」和「如何做」,而忽略對人本身的關注—即「誰來做」和「為什麼做」,也就是在跨學科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有所侷限,在教學過程中也缺乏趣味性—因此雅克曼融合了藝術(Art)與STEM,並在2006年提出了STEAM教育理念。在STEAM教育理念中,以創造力為宗旨,並透過專題式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主動求知的精神,在設計美學、技術涵養、實作與合作過程中創造機會,讓孩子發展自由的創意思維。
除了STEAM的核心概念之外,現在的課程內容已一步步發展到STREAM教育,STREAM的R指的是Reading & writing(閱讀與寫作),是結合科學、科技、閱讀、工程、藝術、數學的跨學科教育,由各科別老師統整及整合教學內容,進行協同教學,建構學生跨學科知識連結與整合的能力。透過STREAM教育,希望培養孩子具有提出問題的思辨力、更享受動手學習的過程,以及在藝術教育中更能擁抱創意。
這本書正是STREAM教育的最佳實踐,它依照孩子的學習年齡,分成學齡前0-3歲、幼兒4-5歲、低年級6-7歲、中年級8-9歲四階段,可以作為家長及老師的閱讀指導手冊,更可以跟孩子一起進行簡單的家庭親子STEAM活動。我很榮幸可以搶先閱讀這本書,在寫下這篇序的同時,也深深感到讀者能擁有這本書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
【前言】
STEAM教育就在生活裡
STEM教育即是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教育的通稱,已經風行多時。近年來,教育界又呼籲科技必須根植於人性,所以加上藝術(Art)項目,把STEM教育升級成STEAM教育。
崇尚STEAM教育的呼聲非常高漲,不但在美國如火如荼的推動,也在全世界發酵,家長們都趨之若鶩。在這一波熱潮中,身為一個資深教育記者的我,卻聽到另一種呼聲:STEAM教育應該是一種生活教育,而不應該是必須依賴炫目STEAM玩具才能達到的教育目標。兒童發展心理學家、英國好好玩指南(Good Play Guide)創辦人阿曼達‧古莫(Amanda Gummer)博士就公開呼籲:「太多STEAM玩具的廣告詞都沒有經過實證……問題的根源在於每個人都走捷徑,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天才,但這不是STEAM教育的真諦!」
古莫博士的呼籲,恰恰呼應了美國科學教師協會(National Science Teaching Association)一再強調的:STEAM教育的意義,是鼓勵孩子從生活中去觀察、發現、探索周遭的世界,而不是現在很多家長以為的:訓練讓孩子三歲學會算數、五歲學寫程式。
古莫博士的呼籲,也呼應了我的個人經驗:長子小小豬三、四歲的時候,我在與他共讀繪本《十隻小瓢蟲》時得到靈感,自己用紙卡做了一組小瓢蟲教具,教他「玩」數數。四年後,次子迷你豬也到了這個年紀時,我發現市面上有賣塑膠製的精美小瓢蟲數學教具,跟我自己用紙卡做的那組教具幾乎一模一樣,但是售價不菲,真是讓我大吃一驚!我採訪過許多專家,對照自己的育兒經驗,讓我開始思考:STEAM教育到底是什麼?怎麼用生活化又平易近人的方式,讓STEAM教育變成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STEAM教育其實就在生活裡,而繪本就是很好的引導方式——在親子共讀的同時,用繪本主題來設計教學活動,讀中玩、玩中學,可說是一舉數得。我家那位寫過一本無線感測網路教科書的工程師爸爸江小豬也是好玩之徒,自然成為我在發想STEAM教學活動時的最佳諮詢對象。
在外主跑教育新聞,在家跟江小豬腦力激盪,兩個寶貝一起共讀共玩,對於利用繪本來設計STEAM教案,我漸漸有了一套自己的心得。當有機會跟小天下合作,把實驗心得形諸文字編輯成書出版,能與讀者們分享交流,當然要好好把握!
著手規劃本書時,我先參考《時代》雜誌及「紐約公共圖書館」的童書排行榜,挑選出合適的繪本,刪去尚未翻譯成中文者,與李黨總編輯和主編令葳討論後,選出國內讀者較為熟悉的好書,並納入本土自製的優質繪本,列出共計九十多本書單。
然後,我參考書籍出版者的建議,以及美國閱讀是基礎(Reading Is Fudamental)基金會的分級標準,把這些繪本分齡、分類。最後依序設計STEAM教學活動——活動設計需要很多心思,幸好選出來的這些繪本書單,真的都是有趣好玩的,且在小小豬小時候,我們多半都已經玩過一次,因此開始寫作時,可以在短時間內再現。
終於提筆時,正值COVID-19疫情爆發、全美發布居家令的時刻。我利用宅在家裡寫書的機會,跟兩隻小豬把這些繪本重玩一次,又獲得許多新靈感。好書不老,一本繪本的玩法也有百百種,期待有緣看到這本書的你們,都有機會帶孩子加入共讀、共玩、共學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