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骨子裡的無限可能,
絕對超乎你的想像!
機器寶寶的組裝任務,
連大人都束手無策!
但千萬別小看孩子們的潛力,
遇到麻煩時,他們都可能變身成大救星!
寶寶的到來總是為家庭添上一份驚喜,機器家族也不例外!這一天,包裝精美的寶寶「法蘭盤」乘著包裹送上門,螺帽爸爸和二極管媽媽開始著手組裝零件,沒想到才剛裝好,寶寶就當場解體!岐管舅舅趕來幫忙,把寶寶改裝得酷炫,開關一啟動,寶寶卻立刻大暴走,四處亂飛亂竄!最後連機器寶寶工廠的技術部都上門支援,但誰都抓不住失控的寶寶,直到意想不到的小幫手出手相救……
書籍特色
以精緻的圖像漫畫描繪架空的機器人社區、豐富且新奇的機械用語和有趣的組裝過程,滿足所有科幻迷、DIY組裝狂的想像。
內頁試閱
作者介紹
作者:大衛威斯納(David Wiesner)
大衛威斯納是美國童書界的頂尖創作者,以創作無字圖畫書聞名。從小一學會握蠟筆,就開啟了他的畫畫人生,人稱「愛畫畫的大衛」。他8歲就立志成為藝術家,小時候常跟哥哥到處探險尋寶,家附近的沼澤、墓園、廢棄物處理場都是他們的遊樂場。漫畫、卡通、電影是他的最愛,恐龍更令他情有獨鍾。他會為這些作品編寫新情節,在自己的房間裡畫滿恐龍。12歲時,他發現書上的恐龍不是照片,而是藝術家奈特(Charles Knight)的插畫作品,他第一次明白圖畫竟有這麼驚人的力量!
高中時期,他對藝術史產生強烈興趣,常跑圖書館翻閱大量畫冊,觀察不同畫家的技法與敘事,摸索自己的創作方向。大學就讀紐約羅德島設計學院,恩師麥考利(David Macaulay)啟發他對於「後設圖畫書」(Metafiction Picture Books)的認識,畫出《豬頭三兄弟》這本突破傳統童話故事的驚喜之作;美國作家沃德(Lynd Ward)於1930年出版的《狂人的鼓》(Madman’s Drum),更影響他將畫筆轉往「無字圖畫書」(Wordless Picture Books)的領域,創作出《瘋狂星期二》、《海底來的祕密》、《7號夢工廠》、《鬆餅先生》等膾炙人口的代表作。
威斯納從不滿足於既有的故事框架與常見的線性敘事,每出新作總能抓住書迷的心,歷年來已奪下三屆凱迪克榮譽大獎、美國圖書館協會推薦童書、藍緞帶好書榜、《號角雜誌》評選最佳童書、紐約市立圖書館好書一百、《紐約時報》年度推薦童書、親子雜誌閱讀魔力獎、《出版人週刊》年度最佳好書等。
如今,他雖已是世界各大繪本獎的常勝軍,卻仍不斷思考更多「說故事」的可能性。2015年,他發現新科技能夠實現跨時空的魔力,親自設計出寓教於樂的應用程式「Spot」,《機器寶寶》便是從該應用程式獨立延伸的故事。2017年,他更與語言學家兼作家納波里(Donna Jo Napoli)首度合作《人魚女孩》,一同嘗試「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s)這個獨特的創作文類,將安徒生的《小美人魚》轉化為現代版的都市傳奇。
導讀/推薦文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當然,沒有那百分之一的靈感,
世界上所有的汗水加在一起,也只不過是汗水而已!」
──愛迪生
★「一個復古未來主義的活潑喜劇,瘋狂又怪誕。」──《科克斯書評》
★「威斯納筆下友善的機器人們雖然有著笨重的金屬外貌,但他們卻用溫暖與互助點亮了這個奇異微光世界,讓本書成為一個另類歡樂的『新寶寶降臨』喜劇。」──《兒童圖書中心會刊》
★「均勻的色調、流線型的面板藝術和講究的對話框設計,跟故事裡的混亂麻煩形成對比,讓每一頁如此簡潔優雅。」──《出版人週刊》
★「音效十足的對話簡潔有力,適當點綴每一段幽默情節;而充滿錯綜複雜的細節、值得細細品味的發光圖畫,更是整個故事的巨大推動力。」──《美國號角圖書雜誌》
★「威斯納精緻的水彩畫賦予這些機器生命,讓他們各有獨特鮮明的個性。」──《美國書單雜誌》
★「一本完美繪本,獻給夢想成為工程師和資深機器人迷的孩子們,大人們也能享受歡樂的閱讀過程!」──Goodreads讀者五星推薦
導讀
繪本大師首部互動教學應用程式「Spot」,
延伸機器家庭物語
大衛威斯納以精緻的圖像安排、想像力十足的敘事風格聞名。多年來,即便他已創作出許多令人驚奇的異想作品,「如何說故事」的疑問卻仍縈繞腦海。幾年前,他在芝加哥的蘋果專賣店(Apple Store)閒逛,店員向他展示如何操作iPad。在此之前他從沒接觸過平板電腦,當他看到店員僅用手指縮放螢幕,不斷放大特寫、聚焦細節時,靈感頓時乍現:他找到一個全新的說故事工具!
2015年,他以自己擅長的水彩畫筆,親自設計出首部互動教學應用程式「Spot」,一個充滿藝術與想像力的夢幻宇宙。他以一貫的奇幻風格,帶領孩子遨遊於手扶椅下的迷你世界「Lower Rügg」、機器人世界「Mekanikos」、水底世界「Oceana Prime」、貓咪世界「Katzaluna」以及星際世界「intergalactic space station」。正如應用程式的名稱所示,整趟探索旅程以一隻瓢蟲背上的「點」為起點,使用者可以用手指放大轉場,暢遊這五個互相連結的世界。這樣的互動學習方式不僅可以讓孩子主動發掘畫面中的細節、找到可以穿越的路徑;也可鼓勵他們運用細膩的觀察與批判性的思考,突破迷路的困境,最終編織出屬於自己的一套創意旅程,成為故事的主人。
2020年,他出版《機器寶寶》,延伸自「Spot」中的機器人世界「Mekanikos」,述說一個機器家庭迎來新寶寶的故事。他坦承自己從小就是一個科幻機械迷,「我一直著迷於機械式的想像,諸如機械、齒輪、旋鈕、發條裝置、螺帽、螺旋。對我來說,在電影、電視和書籍裡,機器人讓這些零件栩栩如生、躍然眼前,我一直覺得機器人很令人著迷。因此,我打造出屬於自己的機器家庭。」
編輯的話
冷機械中,充滿希望的溫馨家庭故事
《機器寶寶》用圖像漫畫述說一個機器家族迎來新寶寶的精采有趣過程。人類世界中生產寶寶的挑戰,換作是機器人世界,當然就是親手組裝出一個全新的機器寶貝。冷冰冰的機器角色們若以黑白色調觀看難免感到冰冷,但威斯納善用色彩魔法,在清淡的機械背景裡適時加入暖色調,讓整個故事看來如此和諧寧靜。此外,相較於人類,機器人們無眼珠的雙眼略顯空洞單調,然而漫畫式對話卻增添了角色們的表情語言,顯得生動又富人性。讀者也會驚奇原來機器人社區處處充滿人情味,當鄰居們聽到主角家誕生新寶寶,彌月都還沒到,就紛紛帶著美味食物上門,送上最暖心的祝福。
不論物種如何,新生命的誕生皆帶來新希望,也象徵全新的開始。機器人的世界看似發達,但別以為機器人爸媽就不會有育兒麻煩。威斯納表現出機器人的故事,切入點即以家庭為核心,闡述每個新寶寶的降臨都是一場笑中帶淚、憂喜參半的有趣過程:父母面對每個新生兒的手忙腳亂、家人之間的互助,以及時代變遷引發的調適挑戰。
於是,就不得不提書中的關鍵人物陰極管妹妹了。新寶寶帶來希望,那麼新世代的力量更是未來不容忽視的支柱。隨著劇情發展,陰極管妹妹帶著她的工具箱主動說要幫忙,她正是一眼發現問題所在、最終解決困難的關鍵人物,也是全書最啟發人心的角色。親子共讀本書時,家長可以跟孩子談論過往的育兒回憶,也可鼓勵他們探索自己的興趣,開發自我潛能,勇敢幫助大人解決問題,成為獨立自主的夢想實踐家。
經典元素、細節彩蛋,重現細膩的異想世界
《機器寶寶》中的元素,來自大衛威斯納長期累積在腦海裡的「創作資料庫」。他是個十足科幻迷,相信許多與他心有靈犀的讀者,均可領會本書安排的每個彩蛋。角色設計上,折疊式水杯給他靈感,創造出機器人靈活的身形;此外,他們沒有人類的雙腳,反而以滑動式滾輪行動自如,就像《傑森一家》裡的機器人女傭蘿西(Rosey)一樣。
除了角色、食物名稱與住址均以機械零件命名以外,畫面中的情節、場景向許多經典作品致敬:發光的地板和直立式的電話,致敬科幻巨作《2001太空漫遊》刻劃的未來世界;失控寶寶釀成大混亂的場景,致敬《歌臺三怪》中眾人擠進後台化妝室的爆笑場面;圓圓的機器寶寶床以美式燒烤爐為原型,搭配懸掛在上方的「齒輪床鈴」;機器社區裡一棟又一棟扁形圓柱式的住家外觀,則以威斯納的家鄉紐澤西隨處可見的大型瓦斯儲槽作為構想。
大衛威斯納平均創作一本繪本耗時兩年到兩年半不等,分別花一年構想,另一年繪製。每每創作新角色時,他也會親手做出模型,將自己精心孕育的「寶寶」們放置在工作室的桌上,觀看他們在不同角度與光線下的模樣,像是栩栩如生的人物伴隨著他。當年,他用超輕黏土捏出《瘋狂大搖滾》中亞瑟的模樣;如今,他則請兒子將他繪製的《機器寶寶》角色轉成Auto CAD檔,寄給廠商3D列印出塑膠模型。威斯納想像力十足、腦洞大開的故事背後,深藏令人驚嘆的細膩巧思,閱讀他的作品,如同拆開一份前所未有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