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懸疑推理、多重家庭與深刻情感的療癒小說◆
一個患有腦性麻痺的女孩,
情感豐沛卻無法說出口,
她洞悉所有真相,但要如何揭開駭人的謎團?
全世界都認為「他」是好人,只有潔美知道兇手一定是他!
患有腦性麻痺的潔美一動也不能動,連一個音都發不出來。
她好希望能對養父母說出滿溢的感謝與愛,
並警告大家:「他」是壞人!
當潔美找到了溝通的辦法,
以為終於能將凶手繩之以法,沒想到……
腦性麻痺患者潔美在寄養家庭長大,家裡還有一個自閉症的弟弟和一個有情緒障礙的妹妹。潔美一直以來都很厭惡照護者莎拉的男朋友丹,因為在沒人看到的時刻,丹經常露出不懷好意的表情調侃她,周圍的人卻都認為丹是個完美的好好先生。
某天,新聞正在報導鄰居萊恩的謀殺案,單獨跟潔美同處一室的丹,悄悄的在她耳邊說了一句:「他們抓不到我!」於是潔美開始不斷的臆測丹到底是不是真的凶手,但所有的懷疑無法說出口,只能變成祕密,藏在她的心裡。
在這懷疑逐漸扎根的當下,連眨眼都做不到的潔美,終於有機會可以透過擴大性輔助溝通系統與外界溝通了!另外還發生一件令她興奮的事,原來她有個雙胞胎姊姊!聽著姊姊茱蒂寫給她的信,潔美愈來愈希望輔助溝通系統可以成功。在此同時,莎拉居然失蹤了!潔美認為一定是丹做的,因為莎拉曾跟潔美說過她的祕密──她瞞著丹,腳踏兩條船,跟前男友繼續交往……
溝通系統終於送來了,潔美對父母和警察說出從丹那裡聽到的事,認為丹可能就是殺人凶手,甚至綁架了莎拉,可是警察卻不相信她。潔美因此覺得自己的聲音沒有影響力,好一陣子不願意與外界溝通……
直到和雙胞胎姊姊茱蒂見了面,才重新開啟潔美封閉的「聲音」,她利用溝通系統和茱蒂聊天,甚至兩人一起外出尋找莎拉失蹤的線索。
到底真正的凶手是不是丹呢?只能靠一臺機器與外界溝通的潔美,能破解這些謎團,順利找到莎拉、逮住凶手嗎?
得獎紀錄
★英國卡內基兒童文學獎入圍
★英國FCGB童書獎
★英國里茲圖書獎
★英國薩塞克斯郡ABA文學獎
★英國伍斯特郡青少年文學獎
★英國坎布里亞郡圖書獎
★博爾頓兒童圖書獎
★英國布里斯托青少年圖書獎
★英國聖海倫圖書獎
★英國GDST圖書獎
★Wandsworth Schools FAB圖書獎入圍決選
★Lewisham圖書獎入圍決選
★Redbridge童書獎入圍決選
★Spellbinding圖書獎入圍決選
導讀推薦
陳安儀(親職教育專家)
謝玉蓮(臨床心理師/繪星心理治療所所長)
(依筆劃順序排列)
感動推薦
中華民國腦性麻痺協會
王怡鳳(蒲公英故事閱讀推廣協會總幹事)
朱紹盈(花蓮慈濟醫院遺傳諮詢中心主任)
宋怡慧(作家/新北市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邱慕泥(戀風草青少年書房店長)
葛琦霞(悅讀學堂執行長)(依筆劃順序排列)
媒體書評
◎一個無法言語的青少年,成為解開這場可怕犯罪的真實密碼。本書最大的張力在於潔美簡單直接的敘述了她未被認識的、令人不安的現實挫折,像是大人們總是不了解她有個運作正常的大腦。安靜但充滿懸疑、生動且引人入勝的角色,且隱含了對腦性麻痺以及「家庭」的多重含意的深刻描寫。──科克斯書評
◎喬森寫了一個引人入勝、感人至深的故事,其中蘊含著一個謎團……獻給喜愛以人物為導向的驚悚小說的粉絲們。──書單雜誌
◎結合了引人入勝的驚悚和溫暖生動的尋常家庭生活描繪。──《衛報》
◎令人一翻無法放下。──《愛爾蘭獨立報》
內頁試閱
作者介紹
作者:佩妮.喬森(Penny Joelson)
出生於倫敦,她與丈夫和兩個孩子住在一起,並教授創意寫作。她十幾歲開始當志工,經常與有殘疾的孩子相處在一起,給了她創作《我沒有祕密》的靈感和見解。
她同時也是一名老師,教導聽力障礙及閱讀障礙的孩子;從事成人教育,也協助人們從精神疾病中復原。目前在倫敦教授成人創意寫作,同時經營「寫作兒童書籍工作坊」以及其他課程。
譯者:郭恩惠
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學士,臺灣師範大學幼兒發展與教育碩士。長期從事童書及青少年書籍出版、編輯及翻譯工作,也曾擔任兒童生命教育機構教材研發組主任。喜歡以文字及書籍等柔性的方式與孩子分享正向觀念及生命中重要的事。翻譯作品逾百本,包括小說《少女三劍客:我在這裡》、《少女三劍客:回家之路》、《我和櫻桃樹之間的距離》、《我們之間》(台灣東方)、《逃難者》、《松鼠的瘋狂遊戲》(親子天下)、《海鷗島的夏天》(遠流),以及繪本《世界中的孩子》系列(親子天下)、《期待你未來的美好模樣》、《蝌蚪的諾言》(玉山社)、《小火車做到了!》(小天下)、《你很特別》(道聲)、《小恩的祕密花園》(格林)等。
序
導讀與賞析
因為不了解,才需要更多同理
陳安儀(親職教育專家)
想想看,如果你能看、能聽、能閱讀、能思考,智力也完全正常,但是卻困在一個無法言語、動作,且日常生活、穿衣吃飯、如廁洗澡……一切都要倚靠別人幫忙的軀體裡,你將如何自處?
這就是本書的女主角——腦性痲痹患者潔美的日常。
14歲的潔美在寄養家庭長大,善心的養父母另外還領養了一個自閉症小男孩,以及一位有情緒障礙的9歲女孩。家中另有一位專職照顧她的年輕看護莎拉,雖然潔美無法言語,甚至連眨眼都有困難,但是莎拉總能觀察出潔美的身心需求,兩人很有默契;平日莎拉更把潔美當作閨蜜,對她無話不說,包括她偷偷「腳踏兩條船」的愛情。
潔美很不喜歡莎拉的現任男友丹。他表面看似善解人意、私下卻惡形惡狀。當莎拉有一天突然如人間蒸發般的失蹤之後,潔美非常憂心,她懷疑兇手是丹。因為丹曾在電視播報鄰近的命案時,得意揚揚、毫不掩飾的告訴潔美:「他們抓不到我!」丹認定重度腦性麻痺患者潔美不可能洩漏他的祕密。
沒想到,連眨眼睛都做不到的潔美,終於有機會可以與外界溝通了!另外,養母還告訴她一個好消息,那就是她有一個雙胞胎姊姊正在找她。但是,這兩件事對早已習慣依賴別人做選擇的潔美來說,到底是一線曙光或是身陷險境⋯⋯
這是一部以懸疑事件為故事主軸的生命關懷小說,節奏明快,劇情驚悚。不過在閱讀時,還有幾件事讓我印象十分深刻。
其一是,書中養父母照顧特殊兒的愛心與耐心,令人非常佩服。無論是腦性痲痹、自閉兒、情緒障礙或是過動的孩子,平日都需要耗費巨大的心力。不用說是領養的,就連自己親生的,很多人都不願意接受。然而,在西方社會中確實常聽見領養身心障礙孩童的案例,而《我沒有祕密》一書很真實的描繪了這對養父母所面臨的一切狀況:動輒情緒失控的尖叫、無預警急病或受傷、無法以言語溝通、固著不能改變的行為……然而他們的反應、對話,卻是如此的友善、有耐心,且專業,書中的描述栩栩如生,讓人看了十分感動,也上了活生生的一課。
其二,由於對身心障礙狀況不了解所產生的歧視,真的是所在多有、隨處可見。當莎拉失蹤之後,潔美的養母一連請來兩位臨時看護。其中一位聲稱她了解腦性痲痹的狀況,卻把十四歲的潔美當作幼兒,給她讀繪本、唱兒歌。經由妹妹告狀之後,當場被潔美的養母生氣的請出門外去。
剛開始看到這一段的時候,我想,會不會太小題大作了些?新的看護已經道歉了,潔美也沒發生什麼事,養母幹嘛還要如此忿怒?畢竟看護不容易找啊!
但仔細想了一想我才明白:「想當然耳」本身就是一種「歧視」。當我們看到外表張著嘴、無法控制的口水、身體委靡的腦麻患者,如果沒有該有的尊重,詢問對方的需求,直接對待她如同幼兒,就彷彿看人性別、衣著、財富去評價對方的能力,那豈不是一種歧視?戴著有色眼鏡去擔任看護工作,怎能照顧得好病人,給予他們應有的尊重?
最後,在這本書中我領悟到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當人發現自己的聲音沒有影響力時,便會不願意再溝通。」
當潔美發現自己雖然找到了與外界溝通的方法,但是養母仍不顧她的反對,堅持送走行為不當的妹妹;而警方那裡更沒有人把她的證詞當真,不相信外表溫和的丹竟是殺人兇手!於是,潔美有好一陣子拒絕再使用溝通器材,退回自己原本蟄伏的黑洞裡。
看到這一段劇情時,當下立刻想起我臥病在床的父親,頓時明白了為什麼父親自生病臥床以來,愈來愈不願意說話。因為,當我們自以為對他好的擅自幫他決定一切時,他顯然感受到失去了發語權和影響力,於是改以沈默的抗議。因此,我提醒自己,無論在任何一位重病患者或是身心障礙患者之前,都必要「直接」打招呼、噓寒問暖,而非自以為是、對病患真實的需求視若無睹。
期以《我沒有祕密》這個題材特殊的小說,讓大家更理解腦麻病症,也更有同理心,看待所有與你相同或不同的人!
沒有言語,如何言愛……
謝玉蓮(臨床心理師/繪星心理治療所所長)
請您緩緩的閉上眼一分鐘,想像您有以下三個孩子的家庭模樣:多重障礙的腦性麻痺14歲青少女、輪替五個寄養家庭的情緒障礙9歲女孩、無口語的重度自閉症5歲男孩………
接著緩緩的打開眼睛,我相信您跟我會有相似的反應:糾結鬱悶的感受重重壓在心口上,忍不住皺了眉頭,剛剛的想像畫面還停留在慌亂的環境、尖叫混亂的秩序、情緒高張的衝突、絕望無助的感受。我們都需要再一分鐘的時間閉眼深呼吸,才能安定身心,繼續閱讀我接下來書寫的文字,因為您清楚感受到長期照顧身心障礙的孩子是十分耗竭身心。
只是,成人習慣以豐富文字能力來表達自己的觀點、以習以為常的過去經驗來解釋所看見的一切,這是「事實」、「正確」嗎?受言語能力限制的孩子,在長期無法與世界溝通下,生活自理、起居都靠他人協助下,世俗認為他們「毫無生命價值」的活著,是否他們真的就「沒有祕密」呢?
不是的,被忽略的聲音,才是看見這世界良善險惡最真切的那雙眼!如同書中主角,腦性麻痺的潔美擁有全然的感知:敏銳的聽覺、清楚的邏輯推理、敏感的情緒感受,身體的障礙無法限制她心靈的飛翔,生活中的每一個活著的感覺(成為自閉症費恩排列火柴棒的遊戲中心、被看護傾訴祕密時的全然相信、寄養爸媽對其認知能力的相信與捍衛、有情緒障礙的奧莉薇能解讀她的感受),都是她與人連結、存在的歸屬感,雖然她僅能如此單向的接受且感受生命的喜悅,因為言語能力而限制她主動創造生命價值感,不過那沒有關係,因為寄養家庭的溫暖氛圍,以及所愛的人都在身邊,她感到滿足,小小的幸福是她生命的能量。
但一樁懸疑殺人案件發生了,看見身邊所愛的人受傷害、不被警察相信證詞、被迫成為沒有意見的旁觀者,失落、沮喪、絕望的感受讓她質疑:「我是誰?我可以做什麼?」此時,說不出口的擔心、無法言語的挫折、無法回報給家人的安慰同理,這些自我價值感的殞落更是她失去生命想望的原因,身心壓力帶來了身體化反應。
即使有「擴大性輔助溝通系統」介入,潔美擁有了言語,卻無法言愛,深深的無能感襲擊而來:「告訴別人發生什麼事一點用也沒有,因為根本沒有人相信我說的話。」無法讓他人相信自己,因而忿怒的關掉溝通的管道,是每個人成長歷程中都經歷過的挫折啊!
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寄養爸媽理解家中每個孩子的個別發展與生活需求,在每個衝突發生的當下,穩住了自我身心、相互一致的支持,回到最初對孩子的理解與相信,他們相信主角擁有敏銳的聽覺、清楚的邏輯推理、敏感的情緒感受。「愛」與「相信」還是最強大的力量,開啟了身心障礙孩子生命的無限可能性,足以讓孩子有勇氣在挫折中嘗試且前進,進而閃閃發光。
臺灣目前兒童及少年替代性照顧服務,係以寄養家庭及機構照顧模式為主,兒童及少年生理、心理及行為個別需求多元,文字如鏡,感謝作者書寫這本小說,反應身心障礙兒童成長過程中的愛與情,也因為成人給予的安全感,以及創造賦能的全然相信,而彼此堆疊成為孩子對自己、對他人、對世界的美好嘗試與想像。
這是個美好生命的故事,鼓勵您與孩子一起分享討論,我們一起實踐成為守護孩子的好大人,推薦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