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特色
內頁試閱
作者介紹
作者:波莉.何華絲(Polly Horvath)
譯者:趙永芬
導讀/推薦文
何華絲這個故事比她過去所有作品更為優秀……讀來猶如一本幻想與現實緊密交織的荒唐故事。瑞琪、緹莉與潘潘也正如荒唐的故事那樣,變得更超群不凡與難以忘懷。讀者翻開本書的時候,必將展開一段充滿智慧、滑稽又瘋癲可笑的旅程。——美國《學校圖書館期刊》
本書故事爆笑而感人,其成就甚或超越了何華絲二○○一年的作品Everything on a Waffle。故事是關於兩個沒人要的女生被送到兩個怪異的老太太家撫養……何華絲再一次展現天分,創造出多代同堂且有趣的大家庭,而且將滑稽和高雅喜劇融合到一個充滿了重要議題和改變人生事件的故事中。——美國《柯克斯書評》
波莉.何華絲的最新作品絕不墨守成規,它完全無法預測,也令人難以忘懷……何華絲的描摹能力與眾不同……她那瘋癲、不受羈絆的機智簡直誘人,她說故事的技巧臻於化境……——美國《出版人週刊》
兩位女生有如三明治中的夾餡,而這個三明治不只情節陰暗且諷刺,大部分篇幅充斥著各種大人的問題。本書的讀者是否能夠欣賞這兩位姐妹故事的特質和其中闡述的真理呢?——美國《書單》雜誌
真正的平靜在自己的心中
文/趙永芬
……緹莉與潘潘一生最大的悲劇即是母親的自殺,而且是以一種最最慘烈、令人不解的方式,了結自己的生命,姐妹倆尋思其中的原因,得到不太相同的答案,也造就了兩人迥然不同的生活態度與心中風景。其實並非每個女人都適合當母親,並非每個女人都有愛人的能力。正如潘潘說的,「真相並沒有好或壞,它就只是真相罷了。」
認識人的不盡完美,不懷怨懟,拋開自責,傷痛才可能癒合,內心才能得到平靜。本書不乏自殺、砍腦袋、行徑怪異的母親與熊熊吃人等令人匪夷所思的情節,讀來或許有些驚世駭俗,場面甚至有些血腥,但一流的文學作品耐人尋味之處就在於此。它營造出一種看似極端荒誕不經的情境與氛圍,激發讀者提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然後細細推敲字裡行間的深意,進而往自己的內心深處搜尋答案,因此閱讀文學應該耐心,更應細心。文學不過企圖模仿人生,每個人身上都有悲劇,都發生過荒謬事件,都有陰暗的角落,也都有偉大的地方。生命的故事往往比文學更為精采,更加不可思議;讀者聆聽長輩的親身經歷和一些新聞事件時,必然常常會有驚愕莫名、難以置信的感覺。作者波莉.何華絲詼諧、慧黠與充滿機鋒的語言,賦予故事一抹黑色的幽默,不過讀者讀罷之後,想必更會堅信人性的善良、愛與自由選擇生活方式的可貴,也會更積極地創造自己的人生。
本書一出版,就在美國受到熱烈歡迎,尤其是受到家長的高度讚譽。的確,為人父母者必須面臨許多艱難的決定,其中包括什麼時候以及用什麼方式,告訴子女人生的真相和醜陋。以波莉.何華絲這部文學得獎力作切入,不但是一次引人入勝且收穫豐碩的閱讀體驗,也為父母提供了一個文學氣息濃厚的好方法。
導讀2(節錄)
從對比中尋找自我
張子樟/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前所長、文字閱讀推廣人
文學作品為了凸顯角色,常在敘述過程中,借用對比突出角色之相異性(圓形與扁平的說法為其中之一種)。隨著故事的進展,對比的角色免不了有衝突的現象,但衝突之後,則是角色間的妥協或自我調適,使得故事有了圓滿的結局。這種敘述模式可以驗證於不少青少年小說,波莉.何華絲(Polly Horvath)的《藍莓季節》(The Canning Season)就是最好的說明。
……瑞琪的尋找自我過程是漸進的。她來到玫瑰幽谷後,得到曼紐托姐妹的無限關注,這是她一向欠缺的。從關注中,她逐漸去體認自己、肯定自我。她不想去跟哈波一比高下,但哈波的一言一行,對她來說,卻是助力。她甚至還從母親男友哈奇的一句話得到某種鼓勵。哈奇說:「盡力做最好的你。」聽到這句話的每個人自有不同的想法,但瑞琪最為受用,也確實努力去做最好的。
也許有人會質疑瑞琪最後的抉擇,但我們也可以用她母親對她說過的話來解釋。杭莉葉曾在電話中提到,在緬因州過夏天,聽起來好像一本小說,還順口吟出名詩人佛洛斯特(Robert Frost)名詩《雪夜林畔小駐》(Sto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中的起首兩句:「想來我認識這座森林,林主的莊宅就在鄰村。」(Whose woods these are I think I know. His House is in the village though.)杭莉葉或許是隨口吟出,然而瑞琪聽起來,必定另有一番深刻的感受。即使她一時不解,但她下定決心以森林為家,尋覓理想家園,還是證明這兩句話影響了她的思考與決定。
作者細心安排,以全知觀點敘述當中每個角色的言行轉移,讓讀者不知不覺融入故事。對比手法凸顯了故事裡人事物的優缺點。情節收放自如,充分掌握每個細節。部分情節雖屬怪誕,對白不乏黑色幽默,讀者如果細口咀嚼,必定會覺得這道大菜格外香甜辛辣。(本文曾載於《全國新書資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