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又充滿力量的情緒繪本=
★繪本界亮眼新秀★
★英國繪本最高榮譽【凱特格林威】大獎入圍★
★年度最具影響力作家.諮商心理師 許皓宜 溫暖翻譯★
~這次,讓我們跟孩子談談悲傷~
有時候,悲傷無預警來敲門……
你試著把它藏起來,卻只覺得它靠著你
好近好近,讓你難以呼吸。
那麼,就試著別害怕悲傷吧 !
幫它取個名字、聽悲傷說說話,
找些你們都喜歡做的事。
也許,悲傷只想知道,
自己並不孤單,有人陪伴……
本書邀請擅長「用關係說故事」的諮商心理師許皓宜擔任翻譯,並撰寫專文導讀推薦。
溫暖如擁抱般的療癒情緒繪本。用孩子明白且最直接的坦白淺語,將難以訴說的感受,透過抒情的文字及插畫呈現、陪伴孩子。
※全書以Pantone特別色印刷
【本書特色】
◆新人插畫家艾娃.伊蘭(Eva Eland)優美創作,首部作品甫出版便獲英國童書最高榮譽凱特格林威大獎入圍肯定。
◆邀請知名暢銷心理書作家——許皓宜諮商心理師翻譯並專文導讀推薦。
◆溫柔文字觸動人心,幫助孩子理解情緒、接納自己,將無以名狀的感受具象化,並因理解而備受撫慰。
◆適合親子共讀的優良繪本。透過淺白文字和插圖,親子間可以共享好好討論、探索情緒的時光。
【專家名人 真誠推薦】
汪仁雅 繪本小情歌版主
陳欣希 臺灣讀寫教學研究學會理事長
笛飛兒EQ教育 親職講師群
陳櫻慧 童書作家暨思親子共讀推廣講師.思多力親子成長團隊召集人
葉嘉青 臺灣師範大學講師暨臺灣閱讀協會常務理事
劉亞菲 繪本生活練習
賴嘉綾 作家、繪本評論
戴 曼 台灣大學附設幼兒園園長
羅怡君 親職溝通作家
(依姓名筆畫排序)
**********************************
◆艾娃.伊蘭恬淡輕柔的筆觸,讓悲傷有了鮮活具體的樣貌。悲傷有時如影隨形,有時不請自來,情緒就像濃霧籠罩,等待也好,坦然共處也好,終究會散去。練習靜好自在的生命態度,是一門重要課題。——汪仁雅 繪本小情歌版主
◆要做最棒的自己,第一步就是「對自己的情緒誠實」,《悲傷,讓我抱抱你》和《快樂,你在哪裡?》用溫柔與接納的描述,引導孩子放鬆的感覺「自己」,感受「情緒存在在身體裡」,進而學習和不同的情緒相處。——笛飛兒EQ教育 親職講師群
◆我們都擁有找尋與面對快樂悲傷的能力!——陳櫻慧 童書作家暨思親子共讀推廣講師.思多力親子成長團隊召集人
◆詩性的文本,美麗的插圖將悲傷化為具像、需呵護的朋友。透過溫暖療癒的氛圍,輕柔無害的喚起大小讀者曾有過的悲傷經驗。《悲傷,讓我抱抱你》讓我們了解,原來接受悲傷的同時,也接納、擁抱了自己,迸發出無限可能的希望。——葉嘉青 臺灣師範大學講師暨臺灣閱讀協會常務理事
◆快樂與悲傷的事,神奇如精靈般隨著心念可大可小,練習安置喜與憂,讓幸福長在,憂傷漸遠。——賴嘉綾 作家、繪本評論
◆溫柔而深刻……悄悄擁抱了那些我們無法輕易對待的情緒。——《書商雜誌》(The Bookseller) 推薦
◆這是本充滿力量的繪本,讓同理心溫暖綻放。——《柯克斯》(KIRKUS)書評
任何悲傷都需要傾訴
◎文/許皓宜(本書譯者,作家.諮商心理師)
兒子放學時,才進家門,臉上表情罕見的帶著一抹憂愁,一句話也不說,眼眶卻紅紅的,淚珠眼看就要不聽使喚地落下。我問他:「發生什麼事了?」他連搖頭的力氣都使不出來,臉上呈現一副所有做媽都會心疼的表情。
臨床經驗告訴我,此刻不得多問,因為孩子的心尚未準備好。於是我準備了他喜歡的點心,告訴他,吃點東西讓自己好過一點後,再告訴媽媽發生什麼事。他點了點頭,填飽肚子後彷彿做錯事的小孩般跑到我面前,但想說的話就好像卡在喉嚨的魚刺般,怎麼也說不出口。身為孩子的母親,自然對他的情緒有所想像,也知道此時是我可以幫助他表達的時候。我問孩子:「在學校闖禍了嗎?」他點點頭,眼淚滑落了下來。我又問:「上課不專心?還是和同學打架呢?」他又點點頭,終於告訴我,在學校玩耍時,不慎弄傷了別人的眼睛。話說到這裡,孩子的一股情緒湧上,眼淚開始拼命滑落,一串接著一串。我將他擁抱到自己身前坐著,漸漸地才了解事情發生的始末。孩子說看到同學的眼睛因為他的誤傷,而變得紅紅的,他滿懷罪惡感,覺得自己「好爛」。
孩子在成年之前,對於情緒的理解與表達尚未成熟,很多時候對自己所做的事會以「誇大」的方式來表達,因此很容易將原本其實不那麼嚴重的事情,用充滿罪惡感和遺憾的哀傷保存在心中。正因如此,孩子特別需要父母協助他們將這些負面感受表達出來——當孩子懂得理解與表達自己的感受,未來就不會習慣以「壓抑」來面對問題,處理問題的思路也將更加活絡。這是現下時代,每個父母可以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過去的教育稱之為「EQ」。我給它的詮釋是:面對負面情緒的問題解決能力。
《悲傷,讓我抱抱你》這本充滿詩意的小書,便是一個很好陪伴孩子談談內心負面感受的繪本,也是我和女兒合作共譯的第一本作品。在與孩子合作的過程中,我們不只共讀,也共同分享曾經走過的悲傷。希望這本書,也可以成為父母與孩子共讀、一起分享心事的入口,甚或是成年人理解與貼近自己的敲門磚。
開啟內心感受,我們將活得更自由。或許,這就是生而為人,最重要的任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