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以生活中有形和無形的界線舉例,
建立孩子「身體自主權」概念。
讓孩子學習如何保護自己、尊重他人,
適合親子共讀、思考及討論的繪本。
我喜歡的人,可以隨便擁抱嗎?
朋友的東西,可以任意使用嗎?
同學心情不好,可以一直纏著他嗎?
小俊喜歡同班的雅雅,所以抱了她,
卻讓雅雅生氣了。
到底小俊做錯了什麼呢?
人與人之間,有各自的警戒線,
如果隨意的跨越,可能會吵架,
還會造成傷害,使人傷心。
所以一定要守護彼此的警戒線,
互相尊重。
本書特色
地圖上國家和國家之間有國境線、車道和人行道之間有標線,物品和物品之間以及人與人之間也都有無形的界線,循序漸建立孩子「身體自主權」認知。
讓孩子了解每個人都是自己身體的主人,除了自己以外的人要跨越警戒線之前都必須經過自己的同意,自己也要尊重別人的想法,養成孩子同理他人的能力。
孩子可以決定自己的物品要不要借給別人使用,當別人想要跨越物品的警戒線時,也可以讓孩子思考、學習分享,營造和諧、友善的人際互動。
當孩子學會注音,也可以試著閱讀本書,從中獲得語言的智慧與成就感。
作者簡介
李賢惠
繪者簡介
李孝實
譯者簡介
悅瑄
朵朵是個快樂的孩子,
她喜歡盪鞦韆,也喜歡看蝴蝶飛舞。
直到有一天……
天空暗了,烏雲、閃電、暴風雨通通來了,
她的翅膀濕答答的,一時飛不起來了……
朵朵遇上暴風雨,一大片的烏雲闖進她的肚子裡,
直到有一天,她張開嘴巴、用力的把烏雲吐出去。
烏雲變少、閃電變小、暴風雨也走遠了,
朵朵背上原本濕漉漉的翅膀也慢慢變乾了。
每個人都有翅膀,
每對翅膀都會遇上大大小小的風暴,
有時被雨淋濕,有時受點擦傷,
但是,只要我們好好照顧它們,
它們永遠等著再次輕盈透亮,
因為,展翅飛翔,本來就是它們最想做的事。
※兒童權工作者、兒童文學作家 幸佳慧作品。
※擬真故事繪本,鼓勵教養者共讀時,納入性侵害防治教育。
※由臺灣兩大兒少機構——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勵馨社會福利專業基金會,參與規劃,提供專業知識與經驗。
※隨書附贈《蝴蝶朵朵 應用指導手冊》,適合一線專業機構與人員,以及二線的教育系統、家庭社區使用。共讀繪本之後,與孩子進行完整的對話與討論。
【應用指導手冊綱要】
1.前言——概談臺灣兒童性侵現況、數據、問題癥結
2.預防:怎麼跟孩子談? ——性騷擾、性侵害的定義,加害者的辨識,身體自主權的建立
3.面對:怎麼面對受害者?——受創兒童的身心反應,照顧者的態度
4.復原 ——受害者與陪伴者的經驗省思
5.如何使用《蝴蝶朵朵》—— 共讀、延伸討論與互動設計建議
名人推薦
小劉醫師–劉宗瑀Lisa Liu (醫師.作家)
王婉諭(小燈泡媽媽)
何素秋 (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執行長)
呂嘉惠 (荷光性諮商專業訓練中心 執行長.心理師)
洪素珍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國際分析心理學會分析師)
紀惠容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執行長)
善牧基金會
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以上按姓氏筆畫排序)
——真誠推薦——
每一朵花都應該繁花似錦,讓故事傳遞力量,給孩子們的生命之花勇敢綻放。—— 小劉醫師–劉宗瑀Lisa Liu (醫師.作家)
透過朵朵的故事,觸碰了一個長久以來的冰山。過往,我們只看得見、聽得到冰山一角。希望協助更多尚未浮出的冰山,也能讓這個冰山持續融化、縮小。——王婉諭(小燈泡媽媽)
細膩敘說孩子心理的傷,盼喚起社會大眾的主動關懷,讓每一個家都能住著愛而非傷害。——何素秋 (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執行長)
這是一本協助成人面對孩子遇到性事件時,必須具備的知識、態度、能力,以及拿捏靠近受傷孩子速度的好書。——呂嘉惠 (荷光性諮商專業訓練中心 執行長.心理師)
孩子是我們的寶貝,保護及培力孩子是大人的責任。―― 紀惠容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執行長)
使用繪本處理童年性侵害的議題並不容易。作者用「色彩」描述「黑暗」,可見作者對議題的體會有其層次。預防永遠比治療重要,希望此書可以增加大眾對性侵害議題的敏感度。――洪素珍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國際分析心理學會分析師)
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有力量,給予受到創傷的孩子接納與愛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
可以幫助孩子們修復受傷的翅膀、長出新的羽毛重新飛翔。為您推薦《蝴蝶朵朵》,讓我們成為孩子復原路上的關鍵力量!――善牧基金會
本書將帶給更多朵朵勇氣,讓朵朵開口說話、不再受傷。――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隨著孩子越來越大,荳荳媽在書籍的選擇上也逐漸加深難度,甚至是開始性別教育,畢竟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早熟,荳荳媽認為由家長帶領導讀,循序漸進地讓寶貝認識自己與異性的身體,是非常重要且有幫助的。
在台灣,甚至是亞洲國家,因為風俗民情較為保守,所以關於「性」的教育,也是許多爸比媽咪不敢碰觸或最不知所措的一環。不過現今社會太多可怕的新聞案例層出不窮,以及孩童性早熟,荳荳媽認為:所有家長其實都需要趁早教導並與寶貝溝通所謂的「性教育」,也認識男女之間的差異來保護自己、尊重他人。
★一套三冊、厚卡紙特殊軋型遊戲書
★附「性教育好好說 親職溝通指南」,彙集專家&諮商心理師等綜整報導
★提供大人自在談性的輔佐媒材、裝備家庭性教育的最佳後援
這是一套荳荳媽非常推薦,覺得每個家庭都應該有一組的書籍。是由醫師媽咪劉宗瑀設計的,內容分成三部分,包含認識男孩、女孩,以及寶寶怎麼來的,不過最棒的是:有一本專門為了家長寫的溝通指南,足以拯救所有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或害羞的家長們。
由於翻翻書的插圖是具體且仔細,在字句的闡述偏向露骨,可能會引發家長的尷尬或不安。但是,荳荳媽認為:正確的性觀念傳遞是無須遮掩且具有正當性的,態度與教育方式才是最重要的關鍵,所以爸比媽咪在給寶貝看之前,務必要先確實翻閱過給家長閱讀的「親職溝通指南」。
指南的內容包含怎麼教導孩童導讀的方式、順序及設計理念、遇到尷尬的問題要如何接招、如何在對的時機給孩子需要的觀念與知識等非常棒的文章分享。
由於荳荳是女孩兒,所以荳荳媽在說故事的時候,會由「我和媽媽為何不一樣(女孩版)」開始說,讓她認識自己與媽媽的不同與相同。
這套書是可以翻轉的,每一面都有圖案,而且是厚紙卡設計很耐翻!
每格都有性教育的知識,可以順讀、也可以跳著看!
再來,四歲的荳荳正值對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的年齡,雖然她可以區分出男生跟女生的差別,但卻不是太準確。除了男女生性特徵的不同之外,荳荳認為「頭髮的長短」也是區分性別的絕對關鍵,所以荳荳媽在教導「我和爸爸為何不一樣?(男孩版)」的部分,會一併導正這個觀念。
慢慢地,很多家長們會發現,其實覺得尷尬、不好意思的只有大人自己,對於孩子來說,這就只是本可以前後左右翻閱,有趣的故事書罷了!
荳荳將翻翻書把玩著,看見熟悉或不懂的圖片都會問荳荳媽,有時候也會向荳荳爸再次詢問或確認,這些都是很好的學習與觀念傳遞喔~
特別是「寶寶從哪來」,荳荳媽相信這幾乎是每個小寶貝都會詢問爸比媽咪的問題,可不要再用「從石頭裡面蹦出來」回應孩子啦~這樣反而會造成寶貝的無知與未來可能的危險與對自己身體自主權的忽略唷!
記得充分使用、相互搭配,才能為孩子提供最好的溝通天地。
小劉醫師製作"寶寶從哪來?"翻翻書開箱 (來源:Youtube Dr Lisa Liu)
帶孩子建立必備的性知識,懂得建立身體權意識真的是很重要啊!小劉醫師說:「我希望我的孩子,能用健康的心態面對身體各部分。當談到陰莖、陰毛、乳頭時,能像談到肚臍那樣自然」那麼這套性教育翻翻書是一套可以讓爸爸媽媽自在談「性」的好幫手,也進一步帶孩子認識身體界線,學習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