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哥哥小福生日到了,他邀請了很多同學一起到家裡來過生日。
弟弟羅比也想要過生日,更想要參加哥哥的慶生會。但是,小福想起去年弟弟把自己
的生日會搞得亂七八糟,唱錯生日歌、不會玩遊戲,還把他的生日禮物都打開了, 所
以不要讓弟弟參加。
情急之下,羅比跟小福說:「如果不讓我參加慶生會,我就不要當你的弟弟了。」
小福也回答:「好啊!反正我也不想要弟弟,我寧願有一隻狗。」
小福說,如果是一隻乖狗狗、不亂咬東西,還會完全服從命令,那麼就可以參加慶生
會。
到底羅比會怎麼做呢?小福的慶生會又會變成怎麼樣呢?
內文插圖
作者簡介
作者/琳‧喬娜
從小就是個叛逆的孩子,喜歡到處探險,做許多大人眼中「不應該」的事。她在閱讀中找到了她想要的自由,因為在書中可以成為任何人,去任何地方、不受年齡、性別和環境的限制,所以愛上了書,並開始寫故事。
但正式出書、成為作家則是在當了媽媽之後。或許是童年經驗的影響,她很能體會孩子渴望自由,希望不受限制的心理。她觀察她的兒子發現,孩子的情緒反應其實比大人強裂,但是他們受到表達能力不成熟的限制,有口難言。
所以,她試圖在她的書中為孩子發聲,說出孩子的感受。她不特意美化這些情緒,她的書中有爭執衝突,有權力拉鋸,以及孩子對自由的渴望。她也認為「愛」是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包容力;也是親子衝突時的緩衝劑;愛更是她寫作的原因。現居於美國明尼蘇達州。
繪者/派翠‧麥瑟爾斯
她是個自學的畫家,從開始畫自己兒子的房間開始,慢慢累積作品後開了畫展。後來因為朋友鼓勵,才開始從事童書創作。早期創作都以蠟筆和水彩為主。
派翠‧麥瑟爾斯說,自己所有的作品靈感都來自於她自己生活中真正遇到的事。她認為擁有自己的心智,不要模仿,得從自己的生活中找靈感,而不是從別人的作品中找尋創作的泉源。現居於美國奧勒岡州。
譯者/柯倩華
輔仁大學哲學碩士,美國南依利諾大學哲學博士研究。喜歡收藏圖畫書和研究相關議題,平時並參與各兒童文學作品評審工作。目前主要從事翻譯、導讀、評論以及圖畫書賞析教學等。
讓小孩自己解決他們的紛爭(文/柯倩華-兒童文學作品評審)
小孩最主要的生活場景是家庭,最主要的人際關係是父母和手足。看似平凡簡單的日常生活,其實充滿喜怒哀樂各種情緒和大大小小的意外衝突。家庭生活和家人關係是小孩每天學習、探險和成長最主要的經驗來源。
美國童書作家琳‧喬娜和畫家派翠‧麥瑟爾斯就以親子關係及家庭生活為題材,合力創作了一系列以同一個家庭為核心的圖畫故事書,讓小讀者在這些貼近現實生活的故事裡看到自己的觀點、聽到自己的心聲。而故事角色在不同的書中重複出現,可以讓讀者更熟悉他們的個性和情緒,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動機或理由,也更容易體會故事的涵義,而在對角色的認同與共鳴中整理自己的經驗和想法。
親子之間維持和諧關係的要素不在於事事如意或意見一致,而是情感上的支持和滿足。手足之間的關係也是一樣。《我也要過生日》裡,兩兄弟從爭吵到和好的過程,不但讓小讀者哈哈大笑,也具有啟發思考的意義。在這個故事裡,父母親雖然都出現了,卻只具有背景般的效果,讓兩個小孩自己解決他們的紛爭。
哥哥在畫面上顯得很興奮的樣子,一會兒跳起來玩氣球,一會兒躺在地上看禮物,都表示他對生日聚會的重視和期待。他一邊在椅背上翻轉,一邊脫口而出不要弟弟要小狗的話,感覺像一個輕鬆的笑話而已。
但充滿想像力的弟弟把這個靈感變成一場遊戲,贏得了眾人的喝采,雖然不能過生日拿禮物,卻使這場生日聚會顯得特別有趣。這樣的轉折顯示出兒童喜歡遊戲和變化的特質,因此他們可以隨時爭吵又隨時和好。哥哥在外人面前展現出維護弟弟的態度,更使讀者體會到家人情感關係的微妙和複雜,不只是表面上看到的樣子。
小孩常常在家庭中經歷這些情感的曲折,也從與家人的相處中學習認識情緒和調節情緒。父母親是小孩重視及仰望的人,因此也成為小孩觀察和學習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