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誠實的父母不完美 「教養有一個悖論,如果我們作為父母,想要有所成長,首先必須要注意的是自己,而不是孩子。」
當父母在教養孩子,往往會忘記,他們至少教養兩種對象:孩子與自己。
三十歲的父母,跟四十歲的父母一樣嗎?六十歲的父母,難道不比五十歲的父母更成熟懂愛嗎?
也就是,當父母因為孩子的不完美而糾結挫折的時候,正是同時面對父母自己的不完美的時候。那麼,父母有沒有記得教養自己,更能理解與接納,在寧靜中療傷,在溫暖時表達慈祥?
因為企求完美,人類常在焦慮與恐懼中試圖控制自己,還有身邊可被控制的人事物,包括天生具有獨立靈魂的孩子。我們誤把控制當成愛,所以我們愈是以為愛對方,結果愈可能傷了他。
就像我們硬要草原上的長頸鹿生活在北極,或者要活力充沛的孩子長時間在書桌前重複背誦,要求人的、被要求的,常常兩敗俱傷。父母常常忘記謙遜也是一種可以用在父母身上的美德,夠誠實面對自己,就不會忽略,很多世事的流轉,大部分人也控制不了什麼。
我們常常忘了,我們每個個人,背後都有著強大的力量在推著我們走。可能是時代的演進、國家或地區的政經變化、公司或組織的重大事件、家庭成員的生老病死……
我們以為我們控制得很完美,恰好是一種畫地自限,在有限的空間才能事事如意,但付出的代價,就是放棄了一大片的海闊天空。其中,包含著犧牲了孩子未來無限的可能性,讓孩子按照一個過去以為安全的,但不保證未來一定安全的陳舊軌跡前進。
父母過去的未竟事務,那些未癒合的傷口,常常妨礙著我們對孩子的愛。武裝自己讓我們在傷痛中活下來,卻把親愛的人隔開在外,只是我們渾然不覺。
「健康的父母會尋求寬恕,不健康的父母則尋求理由。」
我們常常在悲傷憤怒的時候,無意中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而孩子常常被迫成為加害人。於是,我們有正當理由,對孩子發洩情緒,忘了當初孩子之所以來到這個世界上,是基於我們的決定。
最後,讓我們在美國神學家尼布爾禱告文中,保持寧靜與謙遜,然後堅定地做我們自己與孩子的父母。
「神啊,求祢賜我寧靜的心去接受我所不能改變的,賜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並賜我智慧去分辨這兩者。一天一天的過,欣賞每一個時刻;接受艱難困苦是通向平安的步道。」
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