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的歌》
這是一本以兒歌形式、簡約圖像呈現的親子互動遊戲書。用兒歌來唱頌寶寶的各種動作;以圖像來表現寶寶的各種表情。作者在線性閱讀的曲折設計上,細緻的鋪陳;繪者則運用簡略的用筆,塑造出朦朧、可愛的身影與視覺感受。圖文柔和順暢的搭配,營造出淋漓盡致的閱讀感受,教人愛不釋手。
文/松谷美代子
1926年出生於東京,是日本兒童文學史上一位成績卓越的女作家,收集整理日本民間傳說故事不遺餘力,並致力白話普及活動。以獨特敏銳的知覺,及優美可親的文筆,開創了日本戰後兒童文學的新方向。她將民間故事中豪放且生氣勃勃的世界,以生花妙筆徹底的描繪出來,也從此確立民間故事為一種文學體裁。
第一篇發表的作品《白色房間》被刊在兒童文學者協會新人會會刊上。代表作《龍子太郎》先後榮獲講談社兒童文學新人獎、產經兒童出版文化獎、國際安徒生獎優秀獎。
1956年的創作《變成貝殼的孩子》獲得第一屆日本兒童文學者協會兒童文學新人獎,從此邁向童話作家之路。除了童話之外,也開始接觸其他文類創作如繪本、散文、評論、隨筆、小說、詩集等。
1967年開始專心為嬰幼兒創作繪本,語言細膩、溫暖,充滿了愛與智慧,從《不見了不見了》、《洗澡嘩啦啦》、到《我要坐車子》、《寶寶的歌》等,每一本都成為日本家長的錦囊寶物,陪伴了許多的孩子度過那段好奇、探索的成長歲月。
圖/岩崎知弘
生於1918年,十四歲開始學習油畫和素描、十八歲學習書法。因紙畫劇「媽媽的故事」(1949年)而踏上專業畫家之路。她將西方的水彩畫融合東方傳統繪畫的技術,鑽研出獨特的技法,得以表現細膩的感覺。曾獲得波隆那國際兒童圖書展Graphic獎、德國萊比錫國際圖書設計展銅牌獎等多項榮譽。1973年秋季發現罹患肝癌,1974年8月即因原發性肝癌去世,享年55歲。
岩崎知弘最大的繪畫特色即「孩童」,終其一生都以孩童為主題。即使沒有模特兒也能畫出十個月大的嬰兒與一歲兒的不同,從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孩童各種豐富生動的神態,充分顯示其敏銳的觀察力和卓越出色的技巧。
因為年少時經歷過戰爭,岩崎知弘非常渴望和平,尤其希望世界上的兒童都能過著幸福和平的生活,因此作畫的主題也一直以孩童及花卉為中心,希望透過描繪幼小生命的光輝,表達、訴說和平的寶貴。
收放自如的水彩渲染
幼兒的圖畫書中,介紹簡單的概念或觀念圖書,大概是製作上最吃力不討好的一類。概念圖書從形狀、色彩、質感等基本認識著手;觀念圖書則重視習慣的培養與灌輸。對大人來說,理所當然的事務,對小朋友而言卻都是初期的經驗。因此這一類的圖書,看似內容簡單,但在編、寫、畫上卻一點也不容易。《洗澡啦!》、《猜猜我是誰?》、《給寶寶的歌》由松谷美代子撰文、岩崎知弘繪圖,兩人無間的合作搭配,讓作品散發出濃郁的親情詩韻。
三本書以簡潔的圖像,運用看似十分隨興的水彩渲染,卻能精準的掌控物象的形貌和神韻,清楚的傳達書本的概念,繪圖者的功力爐火純青、收放自如可見一斑。而印刷時採用了不反光、更加細緻的紙質,也提升了技法希望呈現的特殊質感。大量的留白,也更確實的強化了主題。
-許敏雄(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