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多久的預備,對於「失去」、「逝者」,
我們都有一種「啊!好希望那時候可以跟他說……」的時候。
「喂,你好嗎?我好想你……」
如果對逝者的思念能透過傾訴,傳達給他們,
那麼,悲傷似乎就能稍稍著地,
漸漸不再綑綁著我們吧……
日本知名童書作繪者井本蓉子以溫暖、可愛的動物圖像,深入淺出地講述災難和生活的無常,替孩童問出「生」和「死」的大哉問:狸貓弟弟還在等著哥哥回家陪他玩、兔子媽媽希望孩子再叫她一聲:「媽媽」、狐狸爸爸則訴說著對亡妻的感謝……
而這些來不及說出口的話,和綿長無盡的思念,到底能不能被聽到呢?
井本蓉子以日本岩手縣的「風的電話」故事為靈感——住在岩手縣的佐佐木格先生,在自家庭院設置了一座「風的電話亭」,雖然裡面的電話沒有連接電話線,但那個空間可以讓每個人都不受打擾地拿起話筒,將思念傳達給再也無法相見的人——畫出了《風的電話》。
本書特色
★取材自日本311震災後,設立於岩手縣「風的電話」超感人真實故事。
★深入淺出地向孩童解釋生命的真實和無常,理解「珍惜當下」的道理。
★隨書附贈精美感謝小卡,讓孩童能向重要的人表達感謝!
得獎記錄
★2014第七屆MOE繪本屋大獎
★2014第五屆リブロ絵本大賞
好評推薦
這是一本傳達「思念」的書,以親人的電話哀泣,道出無預警的死別傷痛,進而叩問生命的意義。繪圖柔美,線條簡淨,落葉、白雪的自然變化,在在暗示流轉人生的無常。歲月無聲流去,我們可以選擇讓風來弭平生死的遺憾。——作家 廖玉蕙
面對突然來臨的永訣,要如何釋放胸口像被撕裂般的痛楚呢?請你撥一通風的電話,請風將那一傾而洩的思念,傳達到無盡的遠方……井本容子將真實事件改編為繪本作品,溫潤卻又惆悵……輕輕地依偎著讀這本書,一起感受出活著的感動吧!——惠子的日文通信版版主 黃惠綺
真好,風的電話來台灣了。
紅色的電話,在風中響個不停,
啟發人跟看不見的存在或根本不存在的一切對話,
也讓人和思念的一切存在對話,像是一種祈禱,思念中有希望、有永恆。——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董事長 楊茂秀
思念是一種珍藏在心裡的情感。
思念是一幅動人溫暖的風景畫。
思念是一首喃喃迴盪的搖籃曲。
「風的電話」,在高高的山頂上,鈴……鈴……鈴……
「風的電話」,將一個個的思念傳給了遠方的那個人。——蒲公英故事閱讀推廣協會總幹事 王怡鳳
本書是一本「哀傷療癒」的繪本,特別適合所愛之人因突如其來的意外事件不幸往生,而哀慟逾恆者閱讀。本書能引發當事者的共鳴感,讓個人照見內心對往生者的深切思念之情,並能從書中動物們打電話給往生者的過程中,淨化自身的負面情緒。最終,得以撫平哀傷與失落的心情,同時找回創傷挫折的復原力。——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教授 陳書梅
作、繪者簡介
井本蓉子
出生於日本兵庫縣,金澤美術工藝大學油畫系畢業。前後以《貓的繪本》、《蕎麥花開的日子》連續兩年獲得義大利波隆那國際兒童書展厄爾巴獎,《井本蓉子歌謠繪本》則獲該書展的插畫獎。
作品有《星空下的小貓》《氣球,別跑!》《那是什麼東西?》(旗品)、《站在爸爸的腳上:皇帝企鵝的故事》(維京)、《大熊校長》(小魯)等。
〈井本蓉子網頁〉www.imoto-yoko.co.jp/
譯者簡介
米雅
畢業於政治大學、日本大阪教育大學,目前專職圖畫書創作及翻譯。作品包括《你喜歡詩嗎?》(小熊)、《寶寶,你愛我嗎?》(道聲)、《桃樂絲的洋娃娃─彭蒙惠的故事》(宇宙光)等,代表譯作有《小蠶豆》系列(青林)等。
編輯手札
初看完譯稿時,就忍不住偷偷哭了。明明是一個背景這麼悲傷的故事(小動物們都失去了自己的摯愛),為什麼翻至最後一頁,卻能有滿滿的被理解的感動呢?
每個人都有後悔、想要彌補卻已經再也來不及的事,但一直困在懊悔之中,也於事無補,不如就將想告訴對方的話一遍遍地訴說出來,並相信對方都聽見了,才能讓自己從傷痛中解放,找到讓生活繼續前進的力量。
名家導讀
心的電話/米雅
那天我去參加喪禮,朋友27歲的兒子因車禍意外過世了。一切都來得太突然,別說當母親的內心有多悲痛了,就連那孩子的父親、弟弟們,還有白髮蒼蒼的爺爺,都安靜的坐在告別式上,他們那麼努力的忍著不哭,用力的和找不到出口的悲傷拔河著。
回家後兩天,我接到這一本書的翻譯邀請,讀著讀著,感動和淚水一起溢出,我驚嘆著井本蓉子女士怎麼有辦法把一個悲傷、深刻、真實的故事,用孩子也能懂的方式暖暖的寫畫下來?
2011年3月11日發生東日本大震災,這是日本有觀測紀錄以來規模最大的地震,引起的海嘯極為嚴重,光是岩手縣大槌町就死了一千三百多人。震災後一個月,當地的園藝專家佐佐木格先生,在自家庭院設立了「風的電話亭」,裡面只放了一台沒有接線的黑色電話和一本供訪客記錄心情的筆記本。
至今有一萬多人造訪過「風的電話」,據說有人在電話亭裡狂哭,有人靜靜的來去,有人在電話亭外猶豫了半天,終究沒有勇氣往前一步。其中,也有人來了好幾次之後,好不容易才下定決心拿起話筒撥打電話。
在這一本圖畫書裡,井本蓉子女士似乎把這些困在悲傷裡的真實人物,都變成了想念哥哥的小狸貓、失去孩子的兔媽媽、感念配偶的狐狸爸爸,還有詢問生死意義的貓咪。他們每一個角色都是你我,在死亡面前,我們都一樣脆弱、孤單、無解。但,當沒有被說出口的心情有機會被傾聽,苦就會少一點;思念有了傳達的對象、來不及說的最後的那些話有了釋放的處所,悲傷就能稍稍著地。我想,當生和死的兩端,不再只有悲傷流動,說不定新的力量(心的力量)就有機會長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