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跑跑小尖兵」,一到賣場就上演追逐大戰,如何在玩和安全間取得平衡?
‧當孩子做錯事,只要你一開口說理,他就摀住耳朵開始尖叫?
‧2歲寶貝超討厭穿衣服,幫他穿衣服就像在摔角?
‧哥哥會亂踢亂打妹妹,如何不傷大寶的心,也能讓哥哥溫柔地對待妹妹?
‧孩子吵著要糖,不給吃就崩潰大哭,如何讓孩子學會自律,並不再鬧脾氣?
‧總是把玩具、書包、外套亂丟,如何讓孩子自動幫忙收拾,學好生活常規?
帶小孩本來就很累人,而「小小孩」更是累死人,尤其請他們「不要」做某些事情時,例如:不要打妹妹、不要亂丟食物、不要爬櫃子!父母每天上演無止盡的提醒、嘮叨、哄騙、命令……這就是有了小小孩後的真實生活。
★父母氣得半死、喊破喉嚨,卻仍「無效」的溝通法
本書作者認為平時不常被命令指示的小小孩,會比那些長期處於高壓管理、受到嚴密控制的孩子,更容易配合家長提出的簡單要求──例如要求他們收拾玩具。這樣的孩子也更可能配合老師等其他成年人的要求,而且,在沒有大人在場管控的時候,也更容易遵守規定。自我控制的能力只能藉由一次次的練習來開發,強逼是沒有用的。
【NG溝通1】──「你要是再亂丟沙子,再一次,我們就馬上回家!」
》>其實小小孩並不會聽到一整句話,他們大概只會聽到「扔沙子……再一次!」因此,你的威脅句反而會變成孩子難以抗拒的挑戰。
【NG溝通2】──「不要再玩了,請趕快上車!」
》>為了讓命令聽起來緩和一點,我們會在句子裡加一個「請」字。問題是,這個「請」字就和鴕鳥的翅膀沒兩樣。(鴕鳥的翅膀看似是用來飛翔的正確配備,但事實上鴕鳥飛不起來。)
【NG溝通3】──「你很傷心嗎?」、「為什麼哭了呢?」
》>當小小孩心情不好的時候,並不建議用問問題的方式來回應,因為孩子沒有辦法用言語清楚說明和表達,就連大人被問到這樣的問題時,也會感覺對方咄咄逼人。
★管教小小孩執拗行為的「戒吼說話公式」
本書作者認為,其實,孩子們一直不斷在被父母發號施令。他們本來就應該聽話,因為爸爸媽媽才是家裡的老大,而且父母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這是在避免他們傷害到自己,或至少是在幫助他們不會變得又髒又臭、牙齒蛀光光、營養不良或睡眠不足。問題是──沒有人喜歡被命令。面對這些「歡比霸」、愛唱反調、邏輯不通又難以控制的小小孩時,父母一定要先學會「小小孩專用」的說話公式!
【重點1】──先認同他的壞情緒,和孩子站在同一陣線
◎用想像來補償》>「我希望我們有一千萬個小時可以玩。」
◎寫下願望清單》>「「你真的好想要那個樂高喔,那我們現在把它寫到願望清單裡。」
◎畫出孩子的感受》>「你看起來好傷心。」(在紙上畫一個在流眼淚的人,或是直接把蠟筆或鉛筆遞給孩子讓他畫。)
※回想一下,曾經有多少次,你為了不在公共場合丟人,只好掏錢買下那些根本不需要買的東西?把孩子的願望寫下來,是另一個讓你避免公開出糗的方式,而且還不會把孩子寵壞。
【重點2】──用對「關鍵句型」,孩子就會完成該的事
◎加入「孩子在意的東西」》>「如果把鞋子亂放,等一下你要去救援時就會找不到鞋子穿喔!」
◎讓物品說話》>牙齒說:「讓我進去看看,上次我在臼齒後面看到一個細菌!」(用低沉的聲音說)
◎把無聊的事變挑戰》>「你覺得你今天可以閉上眼睛穿上衣服嗎?」
※讓物品「大聲疾呼」,或是把無聊的事情變成挑戰或遊戲,小小孩的臉上就會泛起笑容,並且願意配合進行日常生活中的瑣事。
【重點3】製造情境,讓孩子「主導」,就能化解教養戰爭!
◎手足爭寵時》>「寶貝,你可以選一本書念給妹妹聽嗎?她最喜歡聽你說故事了!」
◎孩子變成超市暴走王》>「你想買義大利麵還是筆管麵呢?給你決定!」
※發生教養爭執時,請先→承認孩子的感受→接著描述當下的問題→請孩子出主意→實際做做看,不僅能讓孩子順利遵守生活常規,也能不因為吼叫懲罰而破壞親子關係。
【重點4】──只用一個字(或手勢)表達,往往更有效
◎別說「趕快繫上安全帶」》>而是說「安全帶。」
◎別說「把外套撿起來掛到衣架上」》>而是說「外套。」
◎用手勢表示刷牙、用手勢示意安靜、用手勢表示洗手。
※當小小孩聽到長篇大論,就是會關上耳朵。請注意,你說的字必須是名詞,而不是動詞。因為動詞很容易聽起來像是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