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偏食小孩──解決主婦餵養困擾的「科學食育法」
‧有一種餓叫「媽媽怕你餓」,孩子不想吃飯時就加肉鬆,孩子愛吃就好。
‧開出各種誘因讓孩子吃蔬菜,例:「吃完這些青菜,就可以吃蛋糕囉!」
‧茄子、苦瓜、菠菜、青椒、洋蔥一律視為「拒絕往來戶」。
‧孩子只愛吃肉,一碰到青菜嘴巴就「閉緊緊」
‧正餐吃不多,但零食、點心卻可以吃很多
‧一頓飯常常要吃二個小時,或是吃一、兩口就跑去玩玩具
以上都是「孩子挑食」的表現,
決定孩子想吃什麼、不吃什麼的,是他們的「味覺偏好」,
過度排斥苦味、澀味,只偏愛甜味,或者配香鬆才能下飯都不好,
「味覺」不僅會影響他們的進食習慣,更會影響長遠的健康!
本書作者提醒父母,0~5歲的孩子,味覺可塑性仍大,可及早刻意訓練。
●重口味才吃、愛吃甜點炸物──「味覺失衡」孩子正逐漸增加中!
調查發現,有高達三成六孩子沒有天天攝取蔬菜,高達四成六孩子每周吃油炸食物一次以上,有三成學童「吃不出味道」,無法辨識出酸甜苦辣,把酸味當苦味等,孩子的偏食狀況令不少父母憂心,長期下來養成重口味,體重也直線上升。因此,本書特別針對0~5歲幼童設計「味覺平衡訓練法」專書,為主婦們解決各種餵養孩子的困擾及焦慮。
舉例來說,過去孩子總會覺得容易分辨的甜味或較油膩的食物比較美味,但是偶然品嘗過餐桌上出現的涼拌菠菜後,突然感到「很好吃」,這就是一種味道的學習過程。
●什麼是「味覺訓練平衡法」?
食物的資料會彙集在大腦的「海馬迴」中,這部份的原始大腦區塊會在3歲前完成,因此如果將味道灌輸進海馬迴,孩子長大後就會形成偏好味道的基礎。
從小「培養孩子的味覺」,在離乳期至幼兒期這段時間灌輸美味度,讓孩子跨出單一純粹味道的設限,逐步進階大人豐富的味覺,未來孩子就能樂於接受各式各樣的味道。
●孩子的味覺平衡後,會出現哪些改變?
孩子會出現偏食,也與味道的學習息息相關,當孩子經由體驗各種食材之後,就能懂得辨識味覺並留下美味的記憶,未來也可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另外還有:
‧不偏食:不嗜吃高油、高糖、高鹽的食物;不排斥蔬菜或味道清淡的食物。
‧乖乖吃飯、對食物有好奇心:對各類食物接納度高,享受各種食物口感的樂趣,例如:「滑滑溜溜」、「紮實」、「酥脆」等。
‧營養更均衡:孩子品嘗到各種味道的料理後,自然可以攝取均衡營養。
●「味覺平衡」養成的七大原則
(1)讓孩子體驗各式各樣的食材與味道
(2)反覆餵食讓孩子學習味道
(3)灌輸高湯的美味
(4)營造用餐很快樂的環境
(5)拓展孩子的味覺
(6)彌補孩子味覺的弱點
(7)訂立「挑食」時的規則,製造克服排斥食物的機會
●33道味覺訓練食譜,讓孩子吃進的每一口飯都擁有美味記憶!
‧食物好美味──構成味覺平衡的「鮮味料理」
‧寶寶不挑食──克服酸味及苦味的「蔬食料理」
‧小朋友最愛──比肉鬆更健康的「開胃拌飯香鬆」
‧簡易手指食物──體驗各種口感的「無添加營養點心」
※「親子分食料理」料理超便利───食譜採分食模式,其中依離乳期及幼兒期調整切法,大人可在最後步驟配合個人喜好添加食材,家長不僅能輕鬆料理,同時能讓寶寶攝取到營養均衡的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