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雙語有聲故事,特別邀請知名主持人陳明珠擔綱中文配音,以富有情感的聲線,化身為故事中的毛毛,將帶讀者細細品讀溫暖的親子情意。英文配音則由專業的外師配音員錄製,自然道地的英文發音,讓讀者享受不同語言的閱讀趣味。此外,更邀請了曾獲金鼎獎最佳作曲獎的林豊洋老師擔任配樂製作,細膩的編曲細節,帶來更豐富的閱聽體驗。只要掃描書上的QR Code,隨時隨地都可以聆聽雙語故事!
短暫的團聚時光
成為家人珍藏心底的溫暖回憶
長年在外地工作的爸爸,只在過年時返鄉與家人相聚,許久未見的模樣,讓毛毛既熟悉又陌生。在毛毛陪著爸爸剪頭髮、吃年夜飯、共度新年假期的過程中,一點一滴喚起父女過往的美好記憶。而短暫的春節來到尾聲,一家人又得再次別離……
一個傳遞真摯情感的節慶故事
小小的好運幣,乘載深沉的親情與期盼
新年是華人文化中重要的節慶之一,對故事中離鄉打拼的爸爸來說,更是與家人團聚的珍貴時刻。全書以毛毛的視角,敘說著春節期間一家人甜蜜的相處過程:吃著爸爸餵的幸運湯圓、枕在爸爸臂彎睡去、坐上爸爸肩頭看舞龍燈……處處能感受其中含蓄而深沉的親子情感。而爸爸包在湯圓裡的好運幣,也成了毛毛最珍視的寶貝,當她將好運幣作為爸爸的送別禮,更傳遞了滿滿的祝福及再次團聚的盼望
內容試閱
名家賞析
一枚好運幣──略談《團圓》的象徵手法
文/奚淞(知名作家兼畫家)
聯手完成《團圓》一書的是作家余麗瓊和畫家朱成梁。朱成梁說:「畫圖畫書,好像拍電影。」的確,《團圓》的故事發展宛如流暢的電影運鏡,巧妙的利用角色、場景和道具,表現出這部平淡中見深情的作品。
全家福相片
要細心欣賞,才能看出作者和畫家利用許多乍看不起眼的細節,達成了暗示、對比或象徵的戲劇性效果。舉例來說,第一場父親歸家的戲中,臥室右方由於畫面框限,只能看到半張全家福的相片─但有母親和女兒,父親的部分則從缺。這細節暗示出父親長年不在家,唯有母女二人相依為命,而在女兒幼小的心靈中,就連爸爸的容貌也記不清楚了。
待要到《團圓》故事結尾,父親又將離去的臥室場景中,父親穿鞋、母親背身拭淚,牆上再度出現全家福相片──此時,完整的全家福相片象徵了經過新年數日的團聚和相處,女兒又重新尋回爸爸的完整形象。但她此時倚門吮吸棒棒糖,彷彿在靜靜舐食一份即將消失的甜蜜。
父親的角色象徵
爸爸的角色形象以及與女兒的親密關係,在年初二做工的一場戲中流露無遺。一連串密集的小鏡頭中,我們看到身為建築工人的父親穩健俐落的補窗戶縫、刷門漆、換新燈泡,女兒則在一旁端送茶水……乃至於父親帶著平常沒有機會上屋頂的女兒登上了屋頂。這其中,也涵藏了一連串的隱喻和象徵:
1.爸爸為家庭遮風擋雨──補窗戶縫。
2.家庭雖不富裕,爸爸仍帶家人堂堂正正面對世界──刷新門漆。
3.爸爸給予家人明亮光淨的心境──換新燈泡。
4.高處總是亮眼,有爸爸的保護和提攜,女兒才能登高瞭望世界。翻過登樓、白鴿群飛、父親扶女兒騎上肩頭的畫面,便進入燦爛的新年舞龍場景。這幅大跨頁圖形成全書熱鬧、歡樂高潮,也蘊藏著耐人尋味的象徵意涵。
舞龍過橋,橋梁在古城中溝通了運河兩岸居民。橋梁可以說是人與人互相瞭解、建立情感的象徵。如此,爸爸提攜女兒所見到的,便是一份屬於心靈情感上的美好風景了。
一枚好運幣
一枚好運幣是《團圓》故事的核心。
女孩吃年節湯圓,得到父親包在湯圓裡的好運幣。她高興極了,將它緊緊揣在棉襖口袋裡。在隨父母拜年的畫面中,女孩遇到了向她炫耀大紅包的朋友。女孩說:「這有什麼稀奇?」她口袋中有更好的東西!看到畫面左側有孩童躍向高處的汽球和紙風車,可以意會:紅包代表可以買到許多玩具的金錢。那麼,女孩引以為傲的好運幣又代表了什麼?
年初三,孩子們堆雪人、打雪仗。女孩忽然發現硬幣不見了,難道是在雪地裡不小心弄丟了嗎?雪地茫茫,天又快黑了,硬幣那麼小,到哪兒找?女孩大哭起來。
這也是父親在家最後一夜。在經歷短暫的年節團圓之後,他又得到遠方打工以掙取生計。硬幣、好運、父親,原來在女兒心中是可以畫上等號的。這一切的快樂和甜蜜都將失去嗎?
故事急轉而下。原來硬幣只是一時在口袋中沒摸著,到晚上又出現了。女孩於是帶著笑容上床安睡。年初四早晨,爸爸要走了。臨走前,父親安慰女兒說:「下次回來,帶洋娃娃給你!」女孩拼命搖頭──玩具,有什麼稀奇!女孩忙著把好運幣塞進爸爸手心:「這個給你,下次回來,我們再把它包在湯圓裡喔!」
在最後的特寫鏡頭中,爸爸溫暖、寬大的身姿包容了小女孩;他做工的大手承接了女兒的小手。女兒的小手裡捏著亮晃晃的好運幣。硬幣象徵了在無常的人生聚散中,只要珍惜便不致失落的倫理親情。《團圓》的故事至此用一枚好運幣,畫下了美好的句點。
作者的話
心裡的硬幣
文/余麗瓊
這個團圓的故事是我多年來埋在心裡的情結。
因為離家很遠的緣故,已經習慣了對家鄉和父母的遙望,這些遙望常常是伴隨著童年的回憶一下子湧到我面前的,這一湧就總是溼了視線。
每到回憶的深處,我都恍惚覺得那些時光的溫暖並沒有走遠。我看到了父母──他們年輕時的形象就那樣充滿生機的站在眼前,連同那些再熟悉不過的言語和喜怒。有些事情雖已陳年,但對我來說,它們永遠是特別的。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上,它們讓我因為父母和他們給予我的這份獨特的財富,而安分快樂的做一個平凡的女兒。
印象中,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因為蓋房子的原因經常出差。如同當年的父親一樣,故事中趕回家團圓的「爸爸」,在用心一點一點建立家園的完滿,建立起女兒對他的重溫和信賴。
其實,他給孩子帶來的何止是家的感覺和愛的撫慰,帶來的,還有孩子投入的依戀,和「爸爸」離去後再次的守望。
故事裡的「我」有了一枚硬幣,那硬幣裡,更多的是我的遙想、感激和眷戀,它已存在我心裡多年了,只是今天我才透過這個故事交給父親。
完稿時又是一個嚴冬。天氣很冷,大家又在談論過年的事情了。這一談,好想家啊!沒想到很多年後,我和父親換了位置─那個在家守望的人是他,而那個一心想要趕回家過年的人是我……
繪者的話
我畫圖畫書
文/朱成梁
畫圖畫書就如同拍電影一樣,作為繪畫者,需要會做導演、演員的工作,也得會做舞台美術、服裝、道具的事情,而且必須樣樣精通,只有把這些工作都做好了,這本圖畫書才會好看。不同的是,拍電影也許需要一個龐大的班底在一定範圍的場地,而畫圖畫書,卻只在此方寸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