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活中體驗微觀世界的玄妙,大幅提升觀察力。
激發對微觀世界的好奇心,培養科學腦!
跨領域學習+STEAM素養
1毫米有多長?感覺是很小的長度單位,而且不像公分和公尺那麼常用。但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只要試著去觀察1毫米的世界,說不定就會對這小小的世界感到訝異與興趣喔!
《一看就懂的1毫米圖鑑》先從遊戲中帶領我們感受1毫米,了解1毫米的大小,再由人體、生活用品和食物等找尋1毫米的事物,實際體驗身邊1毫米的事物後,接著從昆蟲、植物和礦物等觀察大自然中的1毫米,會發現原來大自然中藏著許多奧妙與玄機。最後,透過展示1毫米的世界,再進入「微米」和「奈米」的世界。在微米和奈米的世界中,1毫米可是很大的!
《一看就懂的1毫米圖鑑》來自日本,是一群熱愛兒童教育與科學教育的專業團隊進行企劃、編輯,並由汪中和(前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簡麗賢(北一女中物理科教師)負責審訂,非常適合國小中高年級的孩子閱讀,或是自然科教師藉由書本的主題開發相關領域的內容融入教學,是難得一見又值得收藏的科普書籍。
書籍特色
◆符合STEAM精神
本書符合STEAM精神,跨領域、動手做、生活應用、解決問題和五感學習,幫助讀者脫離背誦、記憶、填鴨或專為考試準備的教育,從生活中培養對尺寸敏感度和微觀世界的興趣,樂於探索各種生活中的知識。
◆一起動動手
搭配「動動手」的實作活動,用手邊常見的材料,按照各步驟的提示進行操作,進而完成可用於探索微觀世界的輔助道具,幫助你探索1毫米的微觀世界。
◆生活中的連結
「1mm」或「毫米」在一般人的生活中較少被使用到,甚至多數人都對毫米等級的事物會較容易忽略或是較少關注。本書從人體、生活用品和食物等,再延伸到大自然中,帶讀者進入毫米的世界,發現過程中處處皆有你不知道的事。
◆一跨頁一主題
本書共分成四個部分:「玩1mm的遊戲吧!」「來體會1mm吧!」「放大1mm」、「微米、奈米的世界」。每個類別皆以跨頁全彩的方式呈現,每一個跨頁都對應一主題。全書共有33個主題,每個主題都可以獨立分開閱讀,讀者可以選擇自己所需要的內容。
內頁試閱
作者介紹
劃、撰文/稻葉茂盛(Inaba Shigekatsu)
1953年出生於東京都。大阪外國語大學、東京外國語大學畢業。國際理解教育學會會員。以針對兒童製作發表的書,至今達1000冊。自己的著作、翻譯書則達50冊以上。
譯者/宋碧華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曾任職《牛頓》科學雜誌日文編輯,目前專職翻譯,近年多致力於兒童科普讀物領域。譯作有《鐵的魔法師費朗姆》(幼獅文化)、《啊!奇妙的便便》(幼獅文化)、、《家門外的自然課》(天下遠見)、「與實物等大」系列(臺灣麥克)、《看地圖認識全世界》(臺灣麥克)、《植物趣味問答題》(大樹文化)、《動物的親子關係》(大樹文化)等書。
導讀/推薦文
讓你輕鬆具備理科腦
黃世穎 109年台北市優良教師&建國中學科學班數學教師兼導師
在學齡階段的兒童,需要大量的感官刺激,奠定良好的核心知識。每個孩子在成長初期都喜歡看繪本,透過親子共讀,能輕易從插圖與短語中涉獵到想要傳達的初步知識與情感表達。然而,開啟科普大門的最有效形式之一,就是具有視覺刺激的「圖鑑」。繼《一看就懂的單位圖鑑》和《一看就懂的數學圖鑑》之後,終於又推出了《一看就懂的1mm圖鑑》,這些都是來自日本兒童科學教育的暢銷叢書,足見日本十分重視在兒童階段的科學教育。慶幸這些優質的科普書籍有了中文譯本,將科普精神原汁原味呈現在大家面前。
生活周遭的事物與現象,大部分都可以透過肉眼觀察到,但要如何帶領孩子進入看不見的微觀世界?本書透過精彩生動的圖鑑,先讓孩子實際感受到實際1mm的大小,再探索相關知識,進而一窺更微觀的抽象世界,培養孩子的好奇心與想像力,來一場探險的奇幻旅程。
本書共分為四大主題:玩1mm的遊戲、來體會1mm吧、放大1mm、微米奈米的世界。每個主題都會透過一些「提問」進行互動性思考,搭配豐富的「知識小百科」,了解有趣又有用的資訊,以及「再多學一點」介紹專業知識與更多的相關資訊,讓大人與小孩都能以獲得科普知識為樂趣。
透過「動動手」的手腦眼並用小活動,利用垂手可得的材料,仿照完整的詳細步驟,製作出能體會1mm世界的實用小工具。利用這些小工具,培養孩子重要的科學觀念,進行科學深層對話,開啟探索科學的大門。
本書巧妙融入了生命教育、自我覺察、藝術欣賞,結合孩子生活上能接觸到的各種細節,轉換成可以理解的名詞。跨領域學習、一次滿足全方位的科學入門知識,深入淺出的介紹,非常適合國小中高年級的孩子閱讀,自然地接受並引起對萬物的好奇心。每個孩子都能因此兼備人文、藝術、科學的素養,將科普知識晉升成為更具價值的層級,使科學不再難以想像,每個孩子都可以輕鬆具備理科腦。
這是非常棒的親子共讀、收藏的經典好書!讓我們一起感受這本書的魅力,達到一看就懂的1mm世界吧!
………………………………………………………………………………………………………………
文圖並茂易讀易懂的科普書
簡麗賢 北一女中物理教師
一公尺(1m)或一米究竟多長?一公分(1cm)或一厘米又多短?大家都看過、摸過臺灣的一元硬幣,你估算它的直徑是幾公分?沒有真正測量過一元硬幣的直徑,或許直覺猜1.00 cm或1.50 cm,結果一測量是2.00 cm。一公厘(1mm)或一毫米,又多短呢?一微米(1 m)、一奈米(nm)又如何?一般人頭髮的粗細程度是多少微米?
1mm的長度,可延伸許多聊天題材,《一看就懂的1mm圖鑑》是好聊好讀的科普書,打開這本圖鑑,可聊出長度的學問,聊出身體的結構,聊出自然的奧秘,聊出微型的藝術,聊出科技的鋩角,聊出古今中外的長度比較。如果再搭配與結合《一看就懂的單位圖鑑》和《一看就懂的數學圖鑑》這兩本科普書,旁徵博引,知識源源不絕。例如讀過這套書後,才知道原來「流明」和「勒克斯」是與光強度和照度有關的單位,一勒克斯是指「以一流明的光通量均勻照射一平方公尺平面時的照度」。
在中小學的科學概念養成教育中,強調完整的紀錄包含數字和單位,1mm可以是很小,也可能是很大的數字,以生活用品的長度或運動競賽的距離而言,1mm很短,但放在身體內的結構組織中的尺度,比起細胞、細菌、病毒、DNA等,1mm卻很長,長與短,視比較狀況而知。
從1mm圖鑑,不妨聊一聊古代的長度和單位,所謂「丈夫」究竟是多高的男子?英制的「呎」如何訂出?這是有趣的科普聊天話題。
一丈有多長?根據古文學者考證,周朝的一丈,很接近現代人的一百九十公分。英國國王亨利一世則定義「自他的鼻尖至伸展的手臂的大拇指距離作為長度的標準」,當作一呎,英制的一尺。古代用身體作為比較的長度單位,算是當時的思考維度,例如「寸」是由人的手指尖端量至腕口動脈處,稱此部位為「寸口」。至於成語「咫尺天涯」是指距離雖近,但人心裡的感覺,距離卻很遠。這裡的「咫」則由女子的手指端量到寸口。
《一看就懂的1mm圖鑑》圖文並茂,易讀易懂,以此書啟蒙孩子科學概念是絕佳的選擇。希望孩子能了解身體的結構長度、動物昆蟲的大小、所見的物品長寬,《一看就懂的1mm圖鑑》提供許多與孩子對話的圖文,如果爸爸媽媽能使用這本《一看就懂的1mm圖鑑》,搭配《一看就懂的單位圖鑑》和《一看就懂的數學圖鑑》,說長度和單位的故事給孩子聽,耳濡目染,幼兒也能讀出科學概念,積學儲寶。
科學概念可透過閱讀而累積成知識,加強判斷的直覺能力,因此《一看就懂的1mm圖鑑》、《一看就懂的單位圖鑑》和《一看就懂的數學圖鑑》的三本系列科普書,筆者推薦讀者可以買來親子共讀,尤其小學生最適合閱讀這一套系列書,成為最好的課外補充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