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母的記號,一起認識寶寶胎記吧!

床母的記號,一起認識寶寶胎記吧!

很多爸媽發現寶寶出生後,身上出現一塊一塊紅色或黑色的胎記,有些甚至長在臉上或眼睛旁邊,非常明顯,除了擔心寶寶往後的心理會受到影響,也憂心胎記會不會是惡性胎記,影響寶寶健康。以下就要教爸媽簡單認識胎記的種類與異常胎記的主要表現特徵。

為什麼會有胎記?

胎記是寶寶發育時,身體某些組織過度增生的結果,絕大多數是良性。會轉變成惡性的不多,媽咪不用太過擔心,只需要學會分辨惡性胎記就好囉!

胎記可以分為兩大類:

★色素性胎記:外觀為黑色、藍色或棕色,由黑色素增生細胞所引起。

★血管性胎記:外觀為紅色或紫色,是微血管增生所導致。

以下介紹幾個寶寶身上常見的胎記種類,以及辨別正常與否的主要重點。

優惠活動

色素性胎記

蒙古班

外觀:灰灰藍藍,皮膚表面沒有其他特殊變化。

位置:最常出現在尾椎骨、臀部附近,或肩膀、下背部。

蒙古斑發生比例相當高,通常寶寶一出生時就有,或出生後一個禮拜內出現。通常會隨著年紀增長會逐漸淡化,多半3~5歲左右會完全消失,不需要另外治療。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咖啡牛奶斑

外觀:咖啡牛奶樣的淺棕色,扁皮、不會凸出皮膚表面。

位置:手、腳、臀部或背部都可能有。

同樣大部分都是良性,不需要特別治療,可是如果斑塊數量大於6個,且每個斑塊大於1.5公分時,就可能是「神經性纖維瘤病」,爸媽最好請皮膚科醫師進一步檢查。

圖片來源:skinsight

太田母斑 

外觀:暗黑色

位置:主要分布在臉頰上,也會出現在眼睛周圍,甚至在眼睛裡面形成。

寶寶可能一出生就有,或等到青少年階段才出現。太田母斑不會自行消失,但長在眼睛裡也不會影響到視力。唯一的缺點是會影響外觀,不過隨著美容科技的進步,可以考慮雷射治療改善情況。

Nevus 013.jpg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先天性黑色素細胞痣

外觀:暗黑色

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痣」,成人身上比較常見,新生兒發生機率只有1~2%。可以略分成兩種:平坦黑痣與突出的肉痣。

大部分為良性,不會自行消失,有些痣上還會長毛髮,同樣不需要特別治療。如果發現斑塊短時間內快速增大,或面積大小超過20平方公分以上,則容易罹患「惡性黑色素細胞瘤」,最好及早尋求皮膚科醫師的診治!

血管性胎記

鮭魚紅斑

外觀:鮭魚般的肉色或淡粉紅色,較不明顯,表面平滑。

位置:前額、眉心、眼皮或後頸部,寶寶哭鬧時,因為微血管擴張,會變得比較明顯。

鮭魚紅斑如果長在臉上,被稱為「天使之吻」,在後頸部的話是「送子鳥的叼痕」,發生率約5~7成,有超過一半的新生兒身上都有,非常常見。大多會在1~4歲間逐漸消失,也不需要特別治療喔!

stork mark, salmon patch, or telangiectatic naevus

圖片來源:WebMD.com

紅葡萄酒色斑

外觀:類似葡萄酒般的深紅紫色,表面平滑,比鮭魚紅斑顏色更深。

位置:臉部、胸部、背部最常見,通常是單側分布。

發生機率只有0.3%,大部分不會自行消退也無害。但極少數的葡萄酒色斑會併發其他神經或結締組織的病變,媽咪如果發現葡萄酒色斑變得太大塊,最好還是到醫院檢查看看比較放心。

Picture of Port-Wine Stain

圖片來源:WebMD.com

嬰兒型血管瘤

外觀:深紅色,表面微微突起,看起來就像草莓一樣。

位置:不一定

也叫做「草莓血管瘤」或「草莓痣」,發生比例5%,女生比男生更常見。剛出生或出生6個月以內會出現,而且會越長越大,大約1歲以後就不會再變大,6~7歲左右消退得差不多,只留下一點痕跡。

圖片來源:skinsight

若血管瘤有以下情形出現,就必須及早積極治療:

  • 血管瘤過大,血小板集中造成全身性血小板不足。
  • 有傷口潰傷情形,可能造成感染或讓寶寶感到疼痛。
  • 生長位置影響眼睛視力、嘴巴進食或鼻腔呼吸等重要生理機能。

新生兒媽咪都在買

照護胎記的小叮嚀

不要隨便自行處理

不要輕信偏方或民俗療法,也不要隨便摳破胎記,以免造成傷口感染或組織發炎。除了惡性胎記要掌握治療的時機,其他胎記可以等孩子年紀較大後,再考慮是否要尋求專業安全的雷射手術治療。

胎記的照護原則

如果寶寶皮膚上有胎記,要注意保濕,可多擦成分安全不刺激的乳液。如果出現小傷口,可以先用生理食鹽水簡單清潔,以避免感染。如果有做雷射治療,術後要特別注意防曬,並遵照醫師指示護理傷口和定期回診。

結語

除了雷射手術治療之外,也會視胎記情況有藥物、外科手術等治療方式。如果寶寶因為胎記,而對自己產生自卑感,心靈受創的話,爸比媽咪也要尋求兒童身心科醫師的幫助,一起陪伴寶寶在成長的路上快樂有自信喔!

 

推薦延伸閱讀

寶寶守護神 - 七夕拜床母

0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