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新生兒黃疸與居家照護守則

認識新生兒黃疸與居家照護守則

寶寶怎麼看起來黃黃的呢?「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相當常見的症狀之一,但也讓很多新手爸媽傷腦筋,搞不清楚寶寶「黃」到什麼程度,才需要給醫生看呢?以下就要教爸比媽咪基本的判斷與照顧原則!

★生理性黃疸

  • 大部分寶寶的黃疸都是這一類,主因是體內「膽紅素」累積,膽紅素是紅血球老化代謝所生成的物質,會透過肝臟代謝排出體外。但由於新生兒生成膽紅素的速度是大人的2~3倍,但肝臟功能卻還不夠成熟,因此膽紅素大量累積,出現黃疸症狀。
  • 出生後2~3天起,會有皮膚、眼白泛黃的情形,臉部、前胸較明顯,但是手心、腳心較不黃,而且會逐漸加深,到了第4~6天最明顯,1~2個星期後消退;早產兒則是在第3週左右消退。生理性黃疸的黃疸指數通常小於12,只要有在正常時間內消退,爸媽都不用太過於擔心喔!

優惠活動

★病理性黃疸

  • 原因包括溶血性疾病(如蠶豆症,延伸閱讀:寶寶檢查出了蠶豆症怎麼辦?)、紅血球過多症、新生兒感染(如敗血症)、新生兒出血(如腎上腺出血、頭皮血腫)或是肝膽疾病等等。
  • 出生後24小時之內就出現黃疸;早產兒在48小時之內出現。病理性黃疸的黃疸指數通常大於15,需要到醫院接受治療。
  • 如果大便呈現白色,要小心可能是「先天性膽道閉鎖」,是非常危險的情況,一定要趕快就醫檢查!

★母乳性黃疸

喝母奶也有可能會引起黃疸,如果出現在寶寶出生第2~4天,稱為「早發性母乳性黃疸」,通常是因為餵食(母乳)不夠,使糞便排出的膽紅素減少有關係,所以孕媽咪要記得給寶寶更多母乳喔!

如果黃疸是出生後10~14天之後才出現,則稱為「晚發性母乳性黃疸」,可能持續1~2個月才會完全消退。基本上,母乳性黃疸對寶寶不會有大礙,不需要因為害怕黃疸,而停止哺餵母乳喔~

懷孕中媽咪都在買

什麼時候應該到醫院檢查?

✔ 觀察皮膚呈現顏色

爸媽可以將寶寶放在光線充足的地方(日光燈或室外光線,不要在黃光或陰暗處),用手指按壓寶寶的皮膚後,看看皮膚是否有黃黃的情形,也可以注意眼白或額頭皮膚是否有同樣情況。

如果只有臉部泛黃,表示症狀還沒有很嚴重;但如果泛黃情形延伸到腹部或腹部以下時,則表示黃疸可能已經到達需要照光治療的程度了,必須到醫院詳細檢查。 

✔ 注意異常生理現象 

如果寶寶出現嘔吐、無精打采、腹瀉、發燒、小便變濃茶色、大便顏色變白等情形,就屬於病理性黃疸的範疇,最好馬上送醫檢查。 

黃疸寶寶的居家照護原則

醫療上針對不同黃疸的成因與症狀,有照光療法、交換輸血兩種方式。如果狀況沒有很嚴重,醫師通常會讓爸媽帶寶寶回家。除了細心觀察寶寶的黃疸嚴重程度與生理異常狀況之外,也可以參照以下幾點居家照護的原則:

  • 不要貿然將寶寶放在太陽,或一般的日光燈底下長期曝曬,效果並不顯著,而且還可能曬傷寶寶皮膚!
  • 注意寶寶的皮膚、肚臍和臀部的清潔,以避免感染,加重黃疸症狀。
  • 不要隨便服用藥物或營養補充品,額外的補充品會造成寶寶的代謝負擔;有些藥物不小心使用的話,則可能引起蠶豆症寶寶溶血,導致難以彌補的後果。
  • 維持穩定環境溫度,有助於控制寶寶體溫的起伏程度,避免黃疸惡化。
  • 增加嬰兒的餵食量,可以促進膽紅素經由大便排出。 

結語

在一般情況下「黃疸」不是什麼太嚴重的病,新生兒寶寶有黃疸很常見,新手爸媽不要過分緊張,記得小心觀察寶寶的情況,發現異常就趕緊回醫院請醫師診治吧!

0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