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寶寶疾病—泌尿道感染該怎麼辦呢?

常見寶寶疾病—泌尿道感染該怎麼辦呢?

所謂「泌尿道感染」,指的是從腎臟、輸尿管、膀胱到尿道的各種感染、發炎症狀,這是一種常見的小兒疾病,且嬰幼童泌尿道的發育還未成熟,很容易受到細菌侵襲而導致感染,尤其男童患有先天性泌尿系統異常的案例較多,在嬰兒時期發生泌尿道感染的機率也較高,等到進入學齡前,女童因為先天尿道較短,受到細菌感染的機率反而逐漸大增。

泌尿道感染的原因

先天泌尿道結構異常

1.膀胱輸尿管逆流:膀胱與輸尿管交界處具有先天缺陷,使得膀胱排尿時,一部份的尿液會回流至輸尿管,甚至到達腎臟,很容易造成泌尿系統感染。

2.先天性泌尿道阻塞:在腎臟與輸尿管或是輸尿管與膀胱交界處的平滑肌發育不良,使排尿通道較為狹窄,導致尿液無法順利排空,滯留的尿液便成為細菌的溫床。

3.泌尿道發育異常:有些寶寶天生有兩套輸尿管,如有這樣的症狀,可能會合併患有尿道阻塞、尿液逆流的問題,泌尿道受到感染的機會相對較多。

4.神經性膀胱:如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無法適當控制膀胱迫肌及括約肌,通常會伴隨泌尿道功能異常現象,並因此造成泌尿道反覆感染。

5.包皮過長:觀察寶貝尿尿時包皮是否如同吹氣球般鼓起,且有排尿不順的情況,這表示包皮過長的問題已嚴重阻礙排尿尿液無法順利排出,自然會增加細菌感染機會。寶寶的包皮並不需要將包皮掀開清潔,反而容易受傷。

後天性細菌感染

泌尿道感染有80%是由大腸桿菌所引起,細菌經由尿路逆行至泌尿道,因而出現感染,特別是女童的尿道先天較男童短,發生感染的機率相對較高

1.免疫力低落:先天體質較弱,或母乳攝取量較少的寶寶,體內免疫力通常較低落,因此很容易成為細菌攻擊的對象。

2.排泄習慣不良:憋尿會促使尿道口的細菌進入膀胱,沿著輸尿管上行,引發上泌尿道感染;便祕則會增加糞便中的細菌含量,或導致膀胱受到壓迫,使感覺神經異常,尿液無法排空,因而增加泌尿道感染機會。

3.清潔衛生不佳:家長不注重外生殖器衛生、清潔方式錯誤,或長時間未更換尿布,可能使細菌大量滋生,再經由排尿口進入到泌尿系統,產生泌尿道感染。

發燒是泌尿道受到感染時最常見的症狀他依據年齡不同,表現出來的症狀也有些微差異。

優惠活動

泌尿道感染時,如何照顧和避免呢?

☞立即就醫治療

服用醫師開立的抗生素,3-5天症狀舒緩,約一至兩週能痊癒。

☞攝取足量水份

每日攝取足夠的水份,可增加排尿機會,藉此將泌尿系統內的細菌沖離,可減少泌尿道感染機會。

☞勤換尿布

市售尿布吸水力強大,很多家長因此忽略應該經常幫寶貝更換尿布,因而增加細菌感染機會,正確做法是每2-4小時更換一次尿布,即使是乾淨的尿布也應該按時更換

☞鼓勵排尿

在戒尿布期間,有許多孩童會因不適應而出現憋尿行為,自然容易造成泌尿道感染,家長應該以鼓勵方式幫助寶貝經常排尿。

☞避免便秘

糞便在體內積存過久,會增加細菌含量;糞便壓迫膀胱,會影響正常排尿。平時多喝水、多吃蔬果,多運動可避免便秘發生。

☞如廁後正確擦拭

不論是解便或排尿,正確的擦拭方式應該「由前往後」,可避免將肛門口的細菌帶往尿道口。

☞減少坐浴

幫寶寶洗澡時最好採用淋浴方式,如要坐浴,請先清潔生殖器之後再進入浴盆。

☞外生殖器充分清潔

有些小男嬰的陰莖包皮不易推開,家長不宜強行推開,只需要做好局部清潔即可;小女童在1歲之後受到細菌感染的機會大增,家長幫女寶寶做陰部清潔時,一定要將大陰唇翻開,徹底洗淨尿道口及陰道出口。

 

資料來源:

出處:懷孕生產育兒情報站

作者:尹書田醫療財團法人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 周固

0
我要留言